新华网 > > 正文

记70余名中企员工有序撤离南苏丹:与枪炮擦身而过

2016年07月16日 12:20:16 来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驻非洲记者 张一夫):连日来,南苏丹国内的武装冲突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在持续几天的交战后,为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些中资企业积极协调,陆续从南苏丹撤出员工。15日,一些刚从南苏丹首都朱巴撤出的中资企业员工,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与战火擦身而过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太激烈了,是什么情况?不要慌!集中啊!就在这附近集中起来!”

由于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近年来,南苏丹局势一直动荡不安。7日晚,南苏丹爆发了新一轮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累计造成数百人伤亡。刚才这段十几秒的枪炮声,正是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朱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工作人员,在项目部大院里录到的。当时,横飞的炮弹和枪子从项目部上空飞过,弹片都打到了院里。事发时,在项目综合部工作的马炜峰回忆说:“我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也听到了子弹飞起来嗖嗖的声音,最开始整个人都慌了。面对这种状况,才真正体会到战争真的很可怕——我还记得,一发炮弹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汤平营区上空爆炸,而实际上我们的营地距离联合国维和部队汤平营区也就两百米,甚至我们第二天还在项目部院子里找到了那发炮弹炸开的碎片。”

武装冲突爆发后,项目上的全体员工立即进入由钢板加固的集装箱内躲避。中国港湾东非区域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兼南苏丹办事处经理张立忠告诉记者:“(我们)对南苏丹的国别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在项目驻地这里,准备了两个集装箱掩体,周边枪炮声四起的时候,当时就组织大家进入集装箱掩体。我们机场项目部及南苏丹办事处,从安全角度出发,(要求)大家在一块办公,平时也有应急预案,(补给)也是按照15天的应急物资来准备的。”

进入集装箱掩体后,项目部和南苏丹办事处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了中国驻南苏丹大使和使馆经商处,并与位于苏丹喀土穆的公司区域中心紧急协调,成立了前方应急领导小组,着手考虑人员撤出事宜。

张立忠告诉记者,2013年12月15日南苏丹内战爆发时,项目上只有7名同事需要撤回,但这一次待撤回员工超过70人,因此“包机撤离成为唯一选择”。确定包机方案后,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地联系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多家航空公司。他说:“当时最大的难点就是,朱巴市区交战比较激烈,各大航空公司从安全角度出发,不大敢派飞机进入朱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交战在飞机降落段附近发生,所以说航空公司的包机极有可能遭到流弹的误击;第二是,机场本身是关闭状态,所以飞行许可也很难办得出来。”

与此同时,躲避在掩体里的员工,在亲友的询问和隆隆的枪炮声中也显得左右为难。中国港湾南苏丹办事处商务经理王中浩告诉记者:“怕家里人担心,一开始和家里人说是有一些冲突,但是是在离朱巴非常远的地方(发生的),没有波及到我们。直到我们两名维和营(战士)牺牲,国内铺天盖地的报道(发出来后),家人就全部都知道了。每个人都来询问我,当时已经瞒不住了。”

在两天的焦急等待后,终于在12日,透过各个渠道的不懈努力,大家等到了包机起飞许可。张忠立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时间向驻南苏丹马强大使作了汇报,请求他的协助。他向我们保证,一旦包机确定了到达朱巴(国际)机场的时间,他通过(南苏丹)高层来协调,保证我们飞机的起降安全。”

终于在13日,在掩体里躲避了很多天的70多名员工,登上包机,飞赴苏丹首都喀土穆,成为新一轮武装冲突后,较早一批离开南苏丹的中国人。据张立忠回忆说,包机降落在苏丹喀土穆国际机场的那一刻,机舱里响起了长时间掌声。

虽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但张忠立向记者坦承,作为在南苏丹2011年7月建国前就来到朱巴工作的“老南苏丹”,他亲历了项目的艰难成长,他内心更希望南苏丹早日恢复平静,回到朱巴继续奋战,见证机场扩建的顺利完工。他说:“朱巴(国际)机场是南苏丹第一个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买方信贷的项目,也是两国合作项目的一个典范,正如中国驻南苏丹马强大使所说,朱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是中南合作的一张名片。只要条件许可,我们会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个项目,为南苏丹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 华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212129151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