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创新与理论贡献——专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2018-05-22 15:02:2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未来走势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

  《环球》杂志记者/刘明 胡艳芬

  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3月11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此上升为神圣的国家意志。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的:“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

  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正日益体现出其复杂性。中国领导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支流看主流,纵观历史看长远,提出了人类社会归根结底是个共同体,各国人民应当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判断和主张。正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日前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所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未来走势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

  《环球》杂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阐述了许多新观点、新立场、新方略。这些新观点、新立场、新方略,“新”在何处,如何理解?总书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外交问题做如此重要的阐述,其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于洪君: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内容极为丰富、结构极为严谨、思想极为深邃的纲领性文件。他在报告中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做了深刻分析和科学评估,并就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基本主张、政策目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因此,报告把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直接联系在一起,明确宣布中国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遵循实践这些原则和主张。

  第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是对我党立党宗旨和崇高目标所做的最精准的完整表述,也是对我党不变初心与历史使命所做的最富时代感的科学界定。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定位做了新的表述: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三,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宗旨和目标。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郑重宣告,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新的提法,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我党认识和处理国际事务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特别是报告中关于新型国际关系基本内涵的论述,精辟地概括和揭示了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对于国与国关系发展趋向的崭新诉求,可以说令国际社会耳目一新。

  第四,关于人类社会的理想愿景和最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出我们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新认识新思考,同时也向全世界昭示了我们党关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基本意愿与核心主张。十九大报告中首次阐明的“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的新理念,将我们党近年来所主张的“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化,意义极为重大而深远。

  第五,关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全球化发展方向。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主张“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主张国与国之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新路;主张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方向发展”。在这些主张中,关于国与国“交往新路”和关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政策建议,颇高内涵,极有创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六,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现路径。十九大报告首次阐明,我们长期倡导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就是要做到“三个超越”,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众所周知,2014年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已经就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平等性、互鉴性做过精彩论述。此次提出“三个超越”,为国际社会实现“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破解“文明冲突”的历史迷思,规划并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第七,关于对外政策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和政策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同时首次申明: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对于大国关系,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的新目标是协调合作、总体稳定、均衡发展;对于全球治理,十九大报告表示,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十九大报告将其称之为“国际合作”,确认其最终目的是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秀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第71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
第71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
崂山云海
崂山云海
在无声世界中起舞
在无声世界中起舞
新德里掠影
新德里掠影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90129878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