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丝路古今

  • 向海而生 梦想惟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今天

    世界史上,恐怕再没有一条航路,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用千年丈量时光,用万里丈量跨度,历久弥新。

    2017-05-13
  • 边民阿林“扛包”记——海丝路上民心谣

    黄氏林喜欢称自己为“跨国物流商”。多年来,她每天背着沉重的麻袋,一次又一次穿梭于中越边境线,以扛包人的形式,从事边境贸易,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2017-05-12
  • 仰观日月 牵手北斗——海丝路上的技术指南

    时至今日,“大海弥漫”依旧,今人早已不用只靠观日月来辨东西。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的舵手们正在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指引方向。科技分享,让勇气沿着丝路传递。

    2017-05-11
  • 唤醒沉睡的老码头——海丝路上的古城新事

    “世界上最长暨最繁忙之海峡”。这句话用英文、马来文、中文和阿拉伯文四种语言书写,刻在一块长石碑上,伫立在马来西亚小城马六甲。石碑背后,是以小城命名的海峡——马六甲海峡。

    2017-05-11
  • 二维码“西游记”——海丝路上的货币传奇

    从古代老铜钱到现代二维码,货币作为财富和价值的载体,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时空,折射出的是国与国之间、商人与商人之间、乃至于每一个互动个体之间的信用和信任,这份互信演绎出海丝路上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2017-05-09
  • 顺风相送的智慧密码——海丝路上美美与共

    大约600年前,就在这篇稿件发出的地方,新华通讯社大院,是一个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场所。那时,一些南海周边古国,沿海上丝路来访,常捎给明朝一些大象,寓意“太平有象”。明廷选址宣武门西北角,专设养象驯象的“象房”。今天新华社西侧的长椿街,原名象来街,就是那段海丝交往的见证。

    2017-05-08
  • 丝路古今:海丝路上的“一千零一夜”

    航海去中国,泛舶归大食。不同文明的各自讲述,共同复原出丝路的包容、交融与繁荣。这些特性,亘古不绝,延绵至今。这些故事,共同书写出追逐梦想、实现愿望的“新一千零一夜”。

    2017-05-07
  • 一叶蒿草播万种——海丝路上的医道真经

    今天,在丝路沿线国家,很多传统中医药老字号仍受青睐,而新时期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的合力科研则在更广泛领域传承“健康丝绸之路”的要义。

    2017-05-06
  • “疯狂”的瓶子--海丝路上的青花奇缘

    三百年刹那时光,制瓷技术与艺术在东西方流转。西方人早年探索东方时那种财富、权力与欲望的张扬,在丝路交往中早已沉淀为技艺与文化的交融,这也许就是丝绸之路的最大魔力。

    2017-05-05
  • 一粒有信仰的米——海丝路上稻花香

    老挝农林部长连·提乔在接受采访时说,老挝大米出口中国的全过程,“正是‘一带一路’倡议让双方互相得益的最好诠释”。

    2017-05-04
  • 六百年相遇与相知--海丝路上的元首外交

    苏禄王来华600年后的今天,在菲律宾马尼拉港,3艘仿古木船已经升起风帆,准备沿着那条海上丝路,北上中国,重温当年那场元首外交,重返最初相逢的地方。

    2017-05-04
加载数据中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