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图”上逛逛无锡古城
  这是嵌在地上的“无锡金匮两县县城示意图”。

  本报讯  (记者小章)历经不到一年的综合整治,悠悠古运河已渐显风姿。日前,随着解放南路沿河景观的逐步到位,一幅用烫金字铭刻在黑金沙花岗岩上的“无锡金匮两县县城示意图”进入无锡市民的眼帘牗见图牘。
  这幅位于南长桥堍的石地图,不仅为我市古运河综合整治融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揭开了我市城市建设上的一些疑团。
  “无锡金匮两县县城示意图”综合清光绪1881年和《常州府志》中的两幅《无锡金匮县城图》而来。据介绍,在光绪1881年前,无锡的县城图都把老城区画为圆形,而且仅有模糊的地理概念而无比例尺,地名街巷的标注也极不全面。直至光绪年间,西洋绘图技术传入中国,这才有了绘制精确的地图。对“两县县城示意图”全程负责史实核对的无锡历史文物专家、古运河研究会副秘书长夏刚草介绍,1881年绘制的县城图,首次按比例把无锡老城从“圆形”改成了“龟背形”,不仅有经线、纬线,而且用特定的符号注明了道路、河流、城墙等等。这张地图与目前老城区布局十分接近,可以方便市民和外来游客按图索骥。
  “两县县城示意图”援引《常州府志》中的县城图为“光绪地图”作外延补充。据了解,1881年的县城图仅描绘了环城路以内的布局,其外围却一片空白,而《常州府志》则对无锡四大城门外的乡野分布作了粗略的记载。考虑到现在的无锡城早已从“龟壳”中“破壳而出”,因此专家们拼合了两张史图,以求更全面地向市民展示无锡历史。
  这块黑底烫金字的石地图约1.2×1.5米,仰卧在南长桥堍沿河小花园中,目前已吸引不少市民在此品评叙论往事。
                    (吕枫摄)(无锡日报92004-9-13)

无锡频道-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