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寺·惠山甲申金莲花会   

●惠山金莲花   
   江南的春夏之交五月初,正是绿肥红瘦之时,然而,在位于无锡锡惠名胜区内著名的千年古刹惠山寺内,清代乾隆皇帝御碑亭前一碧古朴的方塘中,却开满了一种神奇而灵秀的金黄色小花,花开五瓣,花蕊呈迷人的红晕色,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惠山山灵”的金莲花。   
  漫步古色古香的宋代金莲桥,清风拂来,空中传来缕缕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俯看那曼生满池的金莲,叶碧如洗,朵朵金莲在骄阳朗照之下暗香浮动,脉脉含情。恍惚间,在莲叶的空隙间倒映出些许天光云影,鱼戏莲花动,平静的莲塘愈加妩媚生动了。   
  其实,这种娇小玲珑的金莲花是很有点历史的。早在1200年以前唐朝陆羽的《惠山寺记》中就写道:惠山古称华山。华山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晚唐诗人皮日休也咏有《题惠山寺》的佳句:“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到了明朝,邵宝《惠山记》称:金莲花为寺僧从西域传入。又说:此花宇内存三:一为华山,一为庐山,一为惠山。时过境迁,“金莲池水浸莓苔,千叶莲花不复开。”原来颇有“仙气”“服之羽化”的“千叶莲花”不知何时蜕变为金莲花,而且竟然奇异得全国仅存三处了。   
  这种金莲花生来也福气,处于佛门胜地,受人顶礼膜拜。尤使人羡慕的是,它的根浸淫于泉水之中,汩汩流淌的“天下第二泉”“比它水特洁”孕育了金莲花,使这种野花根繁叶茂,愈加水灵。其实,这种蔓如荇,花黄而小,似水仙,有幽香的水生植物本名称“萍蓬莲”,原来在江南水乡的村野水沟、池沼中到处能看到,因其花极似陆生金莲(旱金莲),所以人们也就雅称其为“金莲花”。   
  惠山古寺屡经劫难,六毁六兴。这种神奇的花也陪伴着经历了千年寒暑,承受了众多文人的雅咏和善男信女的宠爱,愈加茂盛,生机勃勃,年年到时开放,芬芳洒满惠麓。或许这就是人们喜爱她的缘由。

●惠山甲申金莲花会   
  惠山金莲花会从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起启动至9月底结束,以这段时期盛开,惠山特有的金莲花为主要观赏对象。在惠山寺内新增了数百缸七彩莲花,烘托佛寺气氛。另外还结合佛教文化,分阶段举办以莲花为主题的书画笔会、诗歌吟颂会、文物鉴赏会,莲文化食品节,俗佛节放鸟归林、香花礼佛以及盂兰盆会放荷花灯等文化旅游活动。金莲花会将与惠山名园名泉名曲文化夜游结合在一起,以荷花造型的灯彩营造惠山幽静雅致的景观,体现古寺的禅意,届时主办方还将设立露天茶座、举办梵乐欣赏、赏月等专题文化活动。

●金莲花诗画(留一首诗的位置)   
  金莲池 (明)王达 芳池水绿鱼翻藻,翠叶田田露华晓。花开万朵出金莲,玉涧朱栏互相绕。僧言此花天下无,宛如明烟灿蓬壶。山中五月箫鼓寂,并倚薰风成画图。

●惠山寺新景   
  惠山寺始建于公元423年,历史上六经浩劫,最后毁于1863年的太平天国之役。尽管这样,惠山寺仍保存了唐宋石经幢、日月池香花桥、金莲池金莲桥、御碑亭、听松石床、明洪武古银杏、龙眼泉、不二法门、碧螺泉以及罗汉泉、竹炉山房等无锡人民熟悉的文物古迹。这些景物反映和见证了无锡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很高。2002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惠山寺庙园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2年7月开始,园林、宗教部门联手对惠山寺进行修复,恢复了许多寺院景观,现择要介绍如下:   
金刚殿   
   始建于明代,后毁,在本次修复时挖出的地基中得到部份印证。民国期间供奉密迹和秽迹金刚(民间俗称哼哈二将)。1976年经园林部门改建翻修成两层重檐砖混结构,本次翻建根据专家意见,采用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高10米,在外观造型上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点。殿上安放两方匾额,其一为明代陈勉所书“惠山寺”,另一方为乾隆皇帝所题,当代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先生所题“江南第一山”。   
  金刚又名密迹金刚、金刚力士、执金刚等,是总执金刚杵现大威势维护佛法天神的通称。密迹指常侍佛,而忆持佛众秘要之意。金刚殿的两尊金刚像,采用来自缅甸的优质巨型楠木精雕而成,像高3.5米,外观古朴;造型刚猛有力,表情生动传神,表现了护法“擎山持杵遍虚空之势”,为当代佛像中的艺术精品。   
天王殿   
   在原惠山寺的二山门,即淮军昭忠祠的头门原址,挖掘到佛殿的基础,发现了青石磉板,对照明代惠山寺图,应为天王殿遗址。本次重建的天王殿系歇山顶建筑,东西各设三个拱门。屋顶戗脊东西两面分别饰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字。   
  佛教中的四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我国寺庙中多有天王殿,供奉四天王,寓意 “风调雨顺”。现在殿内所供的“四大天王”采用惠山传统泥人雕塑工艺精绣而成。   
钟亭   
  惠山寺铜钟是这次惠山寺修复的亮点,该钟采用仿唐式样,造型古朴大方。钟重6吨,高2.6米,口径1.7米,壁厚10厘米。精选黄铜良冶,辅以锡、锌及稀土元素,加注金、银等贵金属,用传统泥范工艺和成熟的现代铸钟技术制造而成。福音清越,声跃群籁,弘显惠山古寺唐宋余韵。    惠山寺铜钟由锡惠名胜区全额出资铸造。钟面镌刻三段铭文,其一为唐代陆羽的惠山寺记,其二为明代卲宝的钟铭,其三是锡惠名胜 区专为惠山寺修复撰写的钟铭。   
入三摩地   
  大同殿门坊面西额间原有表彰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的清军将士的砖刻“河狱英灵”,因其内涵与惠山寺氛围和功能相冲,故本次修复时将之迁移,改用佛教词汇“入三摩地”来代之。    “  入三摩地”典出《愣严经》“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三摩地”是梵文译音,其意义是“等至”。“等”是平等,“至”是极点。“等至”就是平等达于极点。通俗地讲,入三摩地就是入正定,意为住心一处,不乱不动。   
大雄宝殿   
  在大同殿门坊、原李鸿章碑亭后与清祠堂建筑(昭忠祠)、龙眼泉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就是清代同治年间被毁的大雄宝殿遗址。2003年5月在原址进行考古挖掘,露出的墙基和出土的青石磉台证实了这一点。   
  新建的大雄宝殿为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殿身围以厚墙,外设围廊;殿高13.4米,殿中设藻井,吊顶以荷花图案彩绘。屋顶戗脊东西两面分别饰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金字。面东重檐下的“大雄宝殿”红底金字系著名佛教领袖巨赞法师(1908-1984,江阴人)所题。殿中抱柱对联“九龙云连吉光开佛相,二泉玉泻禅味得真如”系清帝乾隆南巡幸临惠山寺时御题,集字而成。   
  殿内正中所供释迦牟尼佛高3.6米,呈拈花微笑相,结枷座于须弥山莲座上。右立执扇长者舍利弗系佛陀大弟子,被称为“智慧第一”;左立捧经书二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作为禅宗丛林的惠山寺,供奉总高10.3米的“一佛二第子”有着特别的深意。佛祖后两侧供奉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和驾白象的普贤菩萨分别表大智大行之意;大殿左右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像立像。大雄宝殿内所有的佛像均采用唐代生漆脱胎工艺精制而成,可长保千秋。   
碧螺泉   
  此泉原在不二法门院落西侧,为山水渗泄而成,水质清洌,供寺僧取饮。本次重建惠山寺时在原地加以修葺并予以保留和保护。据碑记,该泉系清光绪甲辰(1904)年桂月日住持根培徒永发重修。

●西竺留痕   
大悲阁   
  “西竺留痕”景名由无锡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颜冬宝先生所题,字迹集自赵孟頫书法。其意为:佛教来自我国西面的印度,古代称之为天竺国;惠山旧称西神山,早在晋朝就有西域高僧卓锡宏法。千年过去了,惠山这方净土依然经声佛号,香火飘渺,颇有丛林之气息,可谓西竺留痕。    从“西竺留痕”拾级而上,回望锡山,龙光塔影,飘然入画,堪为观山景最胜之处。    “西竺留痕”其上为背枕惠山、高大雄伟的大悲阁,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民国时期惠山不二法门内就有大悲阁,阁内一尊千手观音传为从印度奉请,妙相庄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复建的大悲阁为重檐歇山顶四落水建筑,高敞明亮。

●贝叶散香   
藏经楼   
  佛经最初由佛徒结集整理后书写在一种名为贝多树(也就是菩提树)的叶片上得以保存和留传。经书作为“佛、法、僧”三宝之一,为寺院所必备。“贝叶散香”后即设计为三层的藏经楼。从藏经楼往南可通达昭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