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全力增强运输服务能力,鼓励并规范顺风车、营运车辆城际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参与春运。
这不是交通部第一次公开表态支持顺风车、拼车参与春运。一些网媒以《春运期间允许非营利网上拼车回家》为题转载这条新闻,表述并不准确,因为“鼓励”与“允许”并不完全相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拼车,本不违法,也就不存在“允许”的问题。
之所以要咬文嚼字讨论二者的区别,是因为在拼车问题上一直存在误区,而且这主要不是民间之误,而是某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理解不准确。比如常有“接同事成非法营运”之类的报道,同事经常合乘一辆私家车出行办公事,因为公司给了车主每日15元钱的油补,被某些地方的运管部门认为属于非法营运。而实际上,这种只收油费成本的拼车,根本不能算是营利。
交通部官员对“拼车回家”问题的表述,是“鼓励”,而不是“允许”,体现的是政策把握上的严谨。行政执法应遵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同时尊重公民和社会组织“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权利。不允许非营运车辆从事营利性载客,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但对于非营利性顺风车、拼车,任何法律法规都没有禁止性规定。那么,禁止顺风车、拼车就属于“法无授权”。
至于说一些黑车司机打着“顺风车”幌子行非法营运之实,那是另一回事。如果已经调查清楚,拼车人之间是熟人或顺路的关系,执法人员仍不予放过,执法的动机就值得怀疑了。
还有一些地方的运管部门,秉持的逻辑是以“钱”划界,见钱了就算“营运”。同事拼车办事,公司给了点油钱,一些运管部门就认定这“油补”属于“营运收入”,这种逻辑何其荒谬。这个语境下,交通运输部公开表态“鼓励顺风车参与春运”,并将其定义为“新业态新模式”,显然具有“行政执法解释”的意义。
当然,交通运输部在“鼓励”后面还加上了“规范”二字,而“规范”主要是说,应以“营利”和“非营利”界定合法性,超出合理费用成本的情况就不合法。实际操作中,这个概念界限并不难把握。
鼓励顺风车参与春运,一定程度上是对顺风车、拼车的正名。严格说来,任何时候对顺风车、拼车都应当支持鼓励。如果各地运管部门能够从依法行政、绿色减排、缓解交通压力等角度考虑问题,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顺风车、拼车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
马涤明
-
过年“顺风车”载人回家,是否属非法营运?
记者1月31日从东莞市交通部门了解到,交通部门鼓励市民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但前提必须是“免费互助”“成本合理分摊”。对于这个“合理成本”的界定标准,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正在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细则,也会参照周边省市的标准来最后确定。2018-02-01 08:26:14
-
顺风车出事故保险公司拒赔 是否算营运车成案件焦点
李先生对顺风车的性质持相反的态度,他表示其没有改变车辆用途,自己平时还是以自用或者家庭使用为主。保险公司还表示,根据滴滴平台记录显示,李某除了接单顺风车业务外,还接过几单快车,快车具有营运性质。2017-11-02 07:26:20

-
春节消费升级 你的钱都花到哪儿了?
2018-02-23 11:10:42
-
特朗普的大规模基建计划将会让美国不堪重负?
2018-02-24 08:54:20
-
马斯克发射了两颗卫星,未来WiFi提速40倍?
2018-02-24 08:54:20
-
大数据描绘新年俗:城乡消费全面崛起
2018-02-23 11:10:42
-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2018-02-23 1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