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侦破徐州“8·19”系列网络敲诈勒索案透视
2013年09月08日 08:50:4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三两个人编造“中央背景”为何屡屡得手?

    办案民警介绍,45岁的团伙首犯仲伟是江苏金湖人,原先在《今日中华》杂志(中国今日焦点网)工作,期间接触到了网络这条生财之道,便开始借敲诈大赚“黑钱”。特别是2010年8月敲诈徐州经济开发区某机械有限公司时,仲伟与前来协调的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窦玉刚结识,窦便成为仲伟团伙的核心爆料人之一。

    “第一次见面时,仲伟说他的网站很牛,是中央部门主办的,要是在他的网站上发负面新闻,肯定会让上级部门下来查。”窦玉刚供述。

    那次敲诈中,仲伟到手5万元,当他把其中1万元作回扣给窦玉刚时,作为受害方代表的窦欣然收下。这样,原本站在对立面的两人,发现彼此臭味相投,于是决定结成团伙,大家一起发财,开价根据每次事件的大小来定。

    因为几乎每次都能顺利解决,窦玉刚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被看做“能摆平媒体”的能人,这也是魏某被敲诈时找窦玉刚帮忙的原因。但是,除了“一起发财”,窦玉刚还有其他目的:他养着两名情妇,敲诈所得大部分都用于此;他屡屡“爆料”再出面“灭火”,是为了打造一个“有本事”的形象,为自己将来提拔积累“政绩”。

    仲伟没想到,“中国今日焦点网”后来被依法取缔,为了继续敲诈,便开始自建网站。2010年、2012年,他通过虚假注资,分别注册了南京卓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纬业焦点(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在北京公司名下注册了“社会焦点网”“社会网”“时代焦点网”“今日焦点网”“今日视点网”和“现代焦点网”6家网站。

    然而,这6家网站其实只有黄某一个网管,所有事务由仲伟一个人说了算。

    “我就是想通过报道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和赚取点击量来赚钱。”仲伟向警方承认,自己并没有记者证,许多“爆料”也基本不核实,但却能屡屡得手。这是为什么呢?

    警方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外勾结。仲伟团伙中有窦玉刚这样的政宣办工作人员;另一个以樊宇肖为首犯的团伙中有一名江苏宜兴宣传部门干部。这些体制内的人掌握一些企业、单位违规的线索后,便爆料给体制外的团伙成员,一边从外部威胁施压,恶意炒作、夸大事实;一边通过政府内部周旋协调,软硬兼施胁迫就范。

    同时,这些犯罪团伙刻意虚构“显赫身份”,极力显示自己“能量很大”。例如,仲伟团伙为了唬人,给自己的名片、核稿函都印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中纪委等单位主管网站”的字样,伪造“全国人大办公厅”相关批复的公函;在谈判时,屡屡提及全国人大、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樊宇肖团伙则伪造大量“新闻工作证”,编织记者身份。这让社会公众一般很难辨别,受害单位甚至想不到去核实。

    “这些虚张声势的伎俩确实能骗倒很多人。”另一家受害单位、安徽淮北某项目公司负责人彭某说,当时他就是被仲伟等人的“名头”吓到了,以为中央部门要下来查,赶紧破财消灾了事。

    办案民警介绍,仲伟为了作案方便,经常使用赵、孙、韩三个假姓氏,手机号码也分门别类,向不同地区敲诈就使用不同的手机号。仲伟平时还阅读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书籍,琢磨怎样提高敲诈得手几率,以及如何逃避打击。

    警方还发现,受害者的某些心态也助长了敲诈者的嚣张气焰。一些被敲诈单位确实存在违规现象,一旦被揪住不放,哪怕对方添油加醋、肆意夸大事实,也不敢声张,任由对方勒索。

    还有一些被敲诈单位不存在所谓负面问题。“可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一家受害单位负责人说,明知对方造谣,但一旦在网上恶意炒作,广大消费者难辨真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仍会给企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所以从维护形象、保障发展考虑,不得不花钱买平安,很大程度上纵容了网络敲诈者。

    夸张的是,在这种心态主导下,该企业在2011年先后被仲伟等3个团伙用同样手段分别敲诈20万元、10万元和10万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孟洁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930125342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