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记者异地采访: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6年07月22日 15:37:32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第三站:语言之重

    第三站在浙江省,我们先后采访了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柯亭社区“温暖之家”服务模式和义乌市服务促融入的典型故事。

    在义乌市鸡鸣山社区采访时,做外贸生意的艾山江·艾力给我讲述了他因为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不准而闹出的各种笑话。有一次他带土耳其客户购物。客户想买玩具熊猫,艾山江·艾力走进一家店开口就问“有没有玩具‘胸毛’”,店家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他只好退了出来另换一家店,进门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我重复了很多次,他们都没有听懂,有一些听到我说话就笑,我很纳闷。后来终于在一家店看到了客户想要的玩具熊猫,我就向店家指着说‘要这个’,店家才明白我的意思。老板说我把‘熊猫’说成了‘胸毛’。汉语发音不准让我闹了很多笑话。”艾山江·艾力说。

    有了这样的经历,学好汉语引起了艾山江·艾力的重视,他风雨无阻地参加了义乌市第一期少数民族汉语培训班。“学好汉语、说好普通话很重要,只有语言相通各民族才能更好地交往交流,才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艾山江·艾力说。

    许多在内地的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都有与艾山江·艾力相同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因为害怕尴尬、害怕闹笑话而不愿与当地人交往交流。

    在绍兴经商的汗祖热·买买提,刚从阿图什来到绍兴时,汉语说得不好,遇到了很多困难。“想要在这里生活,就必须学会和当地群众交流,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汗祖热·买买提说。如今,经过不断学习,这位曾经汉语“不灵光”的维吾尔族妇女可以无障碍地与邻居、顾客和当地群众进行交流,甚至言语中还能不时冒出一两句当地方言。“汉语说得越好,沟通越顺畅,越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汗祖热·买买提说。

    家庭成员之间、各个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之间都离不开语言沟通。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不仅要用好本民族的语言,还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障碍地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和谐共融。

    第四站:以心换心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广东,在那里采访了东莞内高班老师对学生的真情付出,4000农牧民变身产业工人的典型故事。每到一处,我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听到不同的感人故事,看到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情谊。这16天的收获超过我从业6年来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认识。

    内地省市为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付出的一切情感都是“力”。这份厚重的“力”,被释放到在内地经商、务工、求学的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身上,折射出的是他们对内地省市的感恩之“力”,折射出的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睦之“力”。这份相互作用的“力”包含着关心、关爱、呵护、感恩、包容、互助,它源自人心。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532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