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记者登上黑瞎子岛
2016年07月29日 08:47:2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哈尔滨7月28日电(记者刘欢)“去年联合采访团去了新疆,探访了中国最西端;今年登上黑瞎子岛,来到中国最东端。去年的大漠风光,今年的湿地美景,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奇妙的体验。”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蓝孝威说。

    “海峡两岸记者龙江行”联合采访团27日下午登上黑瞎子岛,探访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原址、东极宝塔和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等,亲身体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一岛两国”的独特风貌。

    黑瞎子岛又名抚远三角洲,俄罗斯称大乌苏里岛,位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汇合处,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由于岛上有黑熊,东北方言把黑熊叫黑瞎子,所以得名黑瞎子岛。

    乘车通过新修的乌苏大桥刚进入黑瞎子岛,不少记者就拿起摄像机、照相机或手机开始拍摄。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杨钊则当起解说员,侃侃而谈岛名的由来和趣闻。他说,自己在登岛之前已在网上详细查阅了有关资料,以备采访之需。

    下午2时许,天气晴好,放眼望去,只见蓝天白云、芳草连天,一派“天苍苍野茫茫”的开阔感。大巴车还未停稳,不少记者已经起身,迫不及待地朝外张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西部约171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所属水域正式划归中国。

    数十名记者下车后,冲向了岛上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中俄黑瞎子岛交接纪念地(259号界碑)。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海峡两岸记者有的忙着与界碑合影留念,有的忙着拍摄四周湿地美景,还有的立刻采访现场游客。

    台湾联合报记者林庭瑶说,中国最东端以前只是教科书里的概念,现在却能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心情非常激动。岛上枝繁叶茂、草木丛生,沼泽、草塘星罗密布,景色真的很美。

    由于没有受到破坏,黑瞎子岛总体上还保持着原生特质。资料显示,黑瞎子岛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草塘等多种结构。岛上迄今已发现7种国家级濒危植物和4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2011年7月20日,黑瞎子岛正式对游客开放。如今,无论是在81米高、汉唐风格的东极宝塔旁,还是在原始自然风光与人为建筑完美结合的黑瞎子岛湿地公园,游客都是络绎不绝。

    2000多米长的漂浮式栈桥是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的一大特色。浮桥取向“九曲回廊”,浮筒设计“水涨船高”,没有破坏到区间的一草一木,没有触碰到任何一条自然水系,体现出中国对岛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原则。

    木栈道蜿蜒着一直延伸到湿地深处,走一个来回用时约20分钟。记者们在上面走走停停,欣赏着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拿起手机拍摄随风舞动的芦苇,肆意怒放的荷花,甚是惬意。

    参访记者们赞叹,黑瞎子岛很美丽,希望今后能保持原生态,不要过度开发。

    对此,黑龙江省抚远市宣传部长汤洪涛表示,岛上中方一侧75%以上的面积都被划入生态保护区,岛内发展的重点是生态休闲旅游及旅游相关的贸易,开放开发强度将被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内。

    据了解,黑瞎子岛在201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还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将出台专门的规定,对黑瞎子岛生态进行妥善保护。

    “海峡两岸记者龙江行”联合采访活动于7月24日启动,16位台湾记者、1位香港记者和19位大陆记者将在为期8天的行程里走访哈尔滨、抚远、同江、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和东宁等地,感受并报道黑龙江发展新貌。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54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