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训练营 实践启迪未来新闻人
2016年08月03日 09:14:36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训练营小组成员在选题讨论会上进行着采访前的策划。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供图

  “我们可以做一个flash动画视频,通过一个卡通人物来开口叙述毕业季。”

  “对,就是可视化的那种。”

  “嗯,可以谈这个人物面对找工作、租房等种种毕业生的故事。”

  ……

  这是尼玛普尺小组在进行讨论的一个场景,类似这样的头脑风暴是自7月9日训练营开营以来的常态。

  这次实践训练是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藏语基地班)的第一届训练营。该训练营是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培养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真正为藏区培养新一代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业界导师,也是新藏班20名学生的师兄师姐(他们都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作为此次训练营的全程指导老师。20名新藏班的学生分为6组跟随6位导师进行为期8天的高强度训练。学生们被要求一周内完成“1+2+3”的报道,即按照1个主题,至少采取2种报道形式(文字、视频、新媒体或摄影),完成3篇作品。面对这样的强度和难度要求,学生们能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又会怎样?其实6位业界导师心里并没有底,大家达成的共识就是“熟悉学生,先摸摸底”。

  痛并快乐的“干货节”

  在开营前夕,对于这次训练营,有的学生带有抵触情绪,“都放假了还不让我们回家”;也有充满期待的,“让训练营来得更猛烈些吧”。

  7月9日,业界导师连续5场大信息量、掏心掏肺传授经验的讲座,让大家收获满满,当晚学生发的微信朋友圈无一例外地给训练营点了赞。有抵触情绪的仁欠草也改变了想法,“接下来的7天里,我要在福中拼搏”。桑杰多杰将训练营笑称为“藏语基地班的‘干货节’”,感谢各位业界导师带来的宝贵“干货”。达珍说:“觉得今天是一次难忘的‘长’课,不仅仅是时间上的chang,更是知识上的zhang,通过听故事、听经验、听建议,知道了自己以后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大概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或状态,以及该如何做。”尼玛普尺说:“超强导师让我在一天里看到了新闻人和新闻事儿的喜怒哀乐,知道了我们要出发的点和回归的点。”

  闯劲儿完成艰难任务

  培训讲座之后,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面对两个选题——“在京的西藏人”和“毕业季”,训练营的小伙伴们会如何开始呢?

  7月10日是选题讨论日。6个小组中,只有两个组选择了“毕业季”选题,3个组选择了他们感觉更好操作的“在京的藏族人”。俄尖托美小组比较巧妙地将二者进行了结合,做“藏族毕业生”调查。

  7月11日。几个组都出去采访了。虽然麻辣导师王鲁彬的经验分享很鲜活,可在面对采访对象时,还是张不开口成了旦增华本小组3个小伙伴最头疼的问题,来自人民网的导师贾兴鹏不得已手把手地开始了教学,带着他们进行采访。

  盛基艺术学校是一所全公益性质的学校,自2008年先后从藏区接来81名藏族地震遗孤进行免费教育。卓玛小组认为这个选题可做。该学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藏文化园内,从魏公村过去需要换乘3次地铁,再转乘1个小时的公交车。所幸,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她们拍到了素材,还发现了“11岁妈妈”的故事。“‘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我们在听到一个11岁的女孩这样说的时候被吓到了,后来才知道她说自己是两个妹妹的妈妈。”所有导师在点评时都提到了被这个小组的闯劲儿和勇气“感动”。《11岁的女孩,两个孩子的妈妈》也入选了此次训练营的优秀作品。

  不是所有小组都这么幸运,俄尖托美小组百般努力联系好的采访对象最终还是拒绝了他们。加毛吉小组花了一天时间找的线索最后没有价值,小组成员都有些沮丧。彼此鼓劲打气后,他们组完成的H5《高原的味道:寻访北京的藏餐文化》成为亮点。

  7月13日。训练营过半,旦增华本小组的采访还在继续,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搭着末班车被导师贾兴鹏送上地铁。7月16日上午9点是训练营结营展示作品的时间,早上6点,尼玛普尺小组才完成了动画作品最后的合成。《动漫毕业季》获得了“最具创意”的评价,一个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让所有导师都为之兴奋。

  手中的笔就像军人的枪

  训练营的很多收获来自教训。卓玛小组虽然完成了对盛基艺术学校的拍摄,但拍摄时“心中无数”,编辑时就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被严要求的导师王鲁彬批评了一通。《高原的味道》虽然有亮点,但藏文化的符号因照片素材不够而不能充分地呈现。导师乌梦达打算9月开学时再带着桑杰多杰补拍些素材。采访前准备不够充分、忘记带三脚架、拍了一半存储卡满了或电池没电了,这些教训都让学生记在心里。

  第一届训练营营长,来自新华社的乌梦达在总结时告诫大家:“采访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的笔、相机就像军人手中的枪和子弹,必须时刻待命,你不能想象一个军人上了战场却发现自己没有带够弹药。”

  训练营结束了,心里没底的导师们现在有了底。导师吕晓勋说:“从吹响‘战役’的冲锋号,到7月16日的展示,其实,留给学生的实践时间只有6天。我从旦增、扎西卓玛、仁青卓玛的身上,看到了朴实、诚实和扎实。”来自新影集团的导师崔宇宁说:“一个短短两分钟的动画,让我对这些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对文字的驾驭,对内容的理解,对画面的想象力都让我刮目相看,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不失趣味性。”导师王鲁彬说:“害羞、勇敢、熬夜、展示……自7月正式开始暑期训练营,20个藏族孩子在这短暂的一星期里迈开了他们的人生第一步。希望孩子们自信、勇敢,畅想一下多年以后活跃在藏区一线的他们,很幸福。”(李柯蓉)

  原标题:训练营实践启迪未来新闻人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559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