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媒体研讨会上的中国声音:让共同点大于分歧
2016年11月25日 09:23:42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中日韩三国几千年来比邻而居,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交往中,有过不少波澜起伏甚至深刻教训,但友好与合作仍是三国人民始终不变的共同追求。在近期举行的第五届中日韩媒体研讨会上, 40余名中日韩媒体人齐聚东京,围绕“从媒体的角度看三国所面临的课题和走向——历史、经济与安全保障”主题进行交流。中方代表通过主旨发言和现场问答,郑重发出中国声音:媒体人既是中日韩关系的见证者,更应是中日韩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让共同点大于分歧。

 

第五届中日韩媒体研讨会现场

     中国态度

       焦点问题敢于正面交锋 果断回应

    研讨会上,中日韩三国的媒体人既有深入、坦诚的讨论,也有正面、激烈的交锋。“萨德”“南海”“朝核”三个问题成为三方讨论的热点话题。在这其中,中方代表在主旨发言、现场问答、专题讨论等各个环节都“单刀直入”直击相互间存在的问题点。

    “萨德”部署

    今年,美韩不顾中俄朝等国的反对,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对此,中方代表认为,这损害中方战略安全利益,伤害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也将给包括新闻媒体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带来障碍。

    韩国代表称“韩国民众和媒体对于中国政府是否会针对萨德部署进行经济报复,表现得非常敏感”。中方代表补充说,“萨德”系统如果真的符合韩国国家利益,为什么还会遭到那么多韩国民众反对。

    南海问题

    自去年以来,作为域外国家,日本大幅度加强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介入,近期还宣布要在南海举行“训练巡航”和联合演习。中方代表认为,这必将激化地区局势。日本部分人士的历史认识及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与中韩等遭受侵略国家的关系。正是类似的一系列问题对三国关系和地区局势造成明显冲击,恶化了地区原有的良好政治气氛,给三国合作增添了诸多障碍。

    日方代表最大的关注点是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对“中国崛起”这一现实心存焦虑,用他们的话说:“若问起中国是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作出贡献,日本国内大多持否定意见”。

    对此,中方代表从不同角度予以回应说,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信任,始终是一块相对薄弱的短板,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国合作的拓展与深化。当务之急是补齐这块“短板”。而从长远来说,日本应当理性、客观地面对中国的崛起。作为域外国家,日本无权在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其目的性不言自明。如果日本在南海问题上一意孤行,其后果不言而喻。

    朝核问题

    韩方代表重点关注朝核问题,他们对中国“消极的”对朝制裁态度表示出遗憾和不满。

    中方代表回应说,对于“朝核问题”,中国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朝核问题的解决所做的努力世人有目共睹,对中国的立场和诚意应充分理解。韩方不能无原则地把责任推给中方。正确的做法是与各方一道共同敦促美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声音

      媒体人应做参与者和推动者

    研讨会上,中方代表通过《与邻为善,互利共赢——推进中日韩关系与媒体责任》的主旨发言和现场问答,郑重发出中国声音,引起日韩代表共鸣:

    媒体人既是中日韩关系的见证者,更应是中日韩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调整心态,做大共同点应成为三方最大共识。

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新华社参考消息报副译审刘华(中)作主旨发言

    要善用媒体的影响力。在平时,如果媒体带着“有色眼镜”报道对方,片面强调对方国家和社会的负面新闻,强调国际关系的冲突性,就会误导本国民众的对外认识,甚至影响高层的政治决策;在危机时,如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一味刺激民众的情绪与观感,只能导致局势向着非理性的方向发展,成为局势的“助燃剂”。

    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对象国,为各自国家的民众构建理性的对外认识。应当让本国受众看到一个真实的对象国,而不应用猎奇的心态聚焦于一些看似抢眼实则片面的“噱头”。

    作为邻居,出现分歧与争议是难免的。此时,国家之间需要的是冷静的协商与谈判,而非情绪化的争吵。媒体应当帮助受众理解事实,全面告诉受众真实情况,而非为了销量、收视率或点击率,渲染和夸大事态冲突的一面。(马玉安)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 提供准确而有建设性报道 中日韩媒体人共话媒体责任
· 杨振武:中日韩媒体使命是架设了解与互信桥梁
· 中日韩媒体圆桌对话会在长春举行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857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