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 | 扬州日报社胡俭:一个“笨小孩”和两位“打工仔”
2016年12月06日 09:32:19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扬州日报社记者胡俭自称“笨小孩”,在他的采访经历中,遇到了两位在他看来同样“笨”的采访对象。他们特殊的“打工故事”背后,反映的正是“下笨功夫人生一样也能出彩”的朴素道理。这,不仅为胡俭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更让他收获了继续做一名好记者的动力。

    胡俭(右一)深入社区采访

    我是新闻界的“笨小孩”,中学多读了3年,还是没考上大学。然而,苦心人天不负,32岁那年,我从一名通讯员变成“本报记者”;42岁那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由衷地感谢两位采访对象,他们特殊的打工故事,一直在激励我成长。

    老颜的助学梦

    20年前,颜展红从农村来到扬州市江都城区打工,在一家银行负责水电维修,女儿跟随他进城读书,需要缴纳借读费,东拼西凑后,还差500元,颜展红一句话打动了校长。他拍着胸脯说:“等我条件好了,一定回报社会。”

    一晃五六年过去了,老颜依然没有钱,但他从来没有忘记那份承诺。直到2002年,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笨办法:下班后帮别人扛煤气罐,每扛一罐煤气,能挣2元钱,从中拿出5毛钱,作为助学基金。从此,老颜每年捐资助学达6000元。

    2006年,我刚进报社工作,连续3次采访老颜,采写的稿件都没有过关。第4次采访,我陪着老颜扛了一整天的煤气罐,累得我腰酸背痛。傍晚,我瘫坐在楼梯口,帮老颜算了一笔账:一年要积攒6000元助学基金,需要扛12000个煤气罐,平均爬上4层楼,高度是11米,一年下来,上下楼梯的高度,累加起来,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我一下子找到了新闻的发力点。这篇人物通讯见报后,颜展红真的“红”了,他光荣当选央视“十大温暖中国好人”。

    从2002年至今,老颜累计捐资助学近10万元,资助了70多名贫困学生。2016年1月,他被中宣部确定为“扶贫攻坚典型人物”。

    时隔10年,我再次去采访老颜,他原先扛一罐煤气,“蹭蹭蹭”,一口气能爬上6楼,如今,则要歇脚两三趟,累得气喘吁吁的,老颜真的老了,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又多打了一份工,晚上帮一家单位看大门,每月多挣300元钱。

    我问老颜,您都快60岁的人了,干嘛还这么拼啊?他说,这辈子,我如果能帮助100个贫困学生,再苦再累也值得!

    “陪老乡打工”的局长

    位卑未敢忘忧国。下笨功夫,不仅是一种工作状态,更是一种人生境界。采访云南省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更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陈家顺局长负责劳务输出工作。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未遇的干旱。当年春天,陈家顺第一次护送50名老乡到扬州宝亿鞋厂打工,陪着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月,老乡们都称呼他——“工头大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局长身份。

    局长为什么要亲自“打工”呢?我一直想当面问个明白。2011年3月7日,陈家顺第二次护送更多的老乡来扬州打工时,我终于逮到了采访机会。

    他告诉我,当地许多农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第一次出远门打工,很多老乡担心上当受骗,他这才想出了一个“陪老乡打工”的笨办法。

    他在浙江义乌等地开辟新的劳务基地时,曾经多次化身农民工考察务工环境,但从来没有被媒体关注过。他说,共产党的干部,不就是为老百姓“打工”嘛!

    陈家顺每一次打工结束,都会整理成一份《打工手册》交给农民工兄弟。比如:零钱和整钱要分开存放,每周固定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

    他说,你只有吃过民工饭,干过民工活,才知道民工有多难。我整理出来的打工注意事项越多,老乡们遇到的麻烦,就会越少。这个办法,看起来最笨,但是最管用、最贴心。

    曲靖的农民工兄弟告诉我:“每次翻看《打工手册》,让人想起‘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呐”!

    为群众多下点笨功夫!这样的党员干部,老百姓爱戴、老百姓期待。当晚,我一气呵成,写出一篇800多字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全国近百家媒体跟进报道,央视《新闻联播》连续5天追踪报道陈家顺的故事,并在德国的电视台展播,许多欧洲观众认为,“打工局长”的故事非常有趣,让他们改变了对中国基层公务员的看法。

    “打工局长” 陈家顺成了“网络红人”,并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的这篇消息也荣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拿到中国新闻奖后,我又遇到了新的困惑。这些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生态。有的年轻记者上上网,打几个电话,一天能写三五篇稿件,而我仍然坚持“不到现场不动笔”,有时候三五天写不出一篇稿件,有人说我落伍了。

    每当我动摇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老颜壮实的背影、老陈憨厚的笑容,他们平凡人生的出彩故事,让我相信,无论媒体的传播形式如何变化,都需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因为,社会永远需要正能量!

    身为记者,一定想把好故事挖掘出来、传递出去!近年来,扬州先后有4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其中一半以上的凡人善举,出自我的原创典型报道,我还组建了“扬州好人义工总队”,让越来越多的好人抱团行善。无数好人的故事,一次次启发教育我:这个世界,需要聪明人,更需要下笨功夫的人。下笨功夫、用真感情,人生的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次次“卧底”,点亮进城打工农民春天的希望;一次次扛举,托起乡村贫困学子秋天的硕果。记者,就要记人间冷暖,写世间真情。好人啊是你采访的对象,好故事是你动人的心声。好新闻是一条流淌真情的河流,充满温馨,奔腾不息。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88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