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赵坤:我的2016,难忘而感动
2017年01月10日 09:28:59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2016年,是令中电传媒集团记者赵坤难忘而感动的一年。这一年,他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人。路是寻常路,但一路充满艰辛、充满感动;人是平凡人,但他们身上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伴随他的职业成长,更激励他砥砺前行。

    难忘:赶不完的路

    2016年,我去过很多水电站。每次前往,总是感觉路途非常遥远。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赶早班飞机,到达项目现场时,往往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

采访中的赵坤(右三)

    走的最远的一次旅程,是2016年8月,和同事孙岩辉一起到大唐广源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下属的小水电站采访。不到7天的时间,我们绕着广西跑了2000多公里,走访了5家小水电站。那一个星期,我们一直战斗在路上:上午赶路,午饭和晚饭后采访,之后再整理采访资料,每晚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说不累,那肯定是骗人的。在这7天里,由于劳累,加上饮食不习惯,采访第3天开始,我们两人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反应,发着低烧,夜不能寐,食不下咽。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也深知和这些长年坚守在大山深处的水电人相比,我们这点儿苦不值得一谈。

    当然,这一年中记忆最深刻的还不是这2000公里。

    2016年11月14日,那一天,我终生难忘,不是因为被誉为几十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而是乌东德这座巨型水电项目施工场面的恢弘,还有从昆明到乌东德水电项目那一路的颠簸。采访结束到达昆明长水机场返程时,一行人纷纷感叹,这真是这辈子走过的最难走的路。

    那也是奔波的一天,一大早出门赶早班飞机,中午在昆明吃完午饭后,接我们的司机就说,做好准备,下午的路会很难走。当时我们觉得自己也都是见过些世面的人,都21世纪了,再难走的路能有多难?但接下来的路途,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人说“山路十八弯”,司机告诉我们,这一路光大弯就200多个,小弯更是不计其数。

通往乌东德水电项目沿途的十八弯山路

    一路上,身体在座椅上的时间屈指可数,身体不停地上下、左右颠簸和晃动。路上我们还开玩笑,说凤凰传奇的那首《中国味道》里的“摇摆摇摆,摇摆摇摆”的歌词一定是在这种路上写出来的。

    还没到工地,肚子里便“翻江倒海”,我们把中午在昆明吃的过桥米线、汽锅鸡等风味美食都交代在了路上。司机对我们说,这还算好的,还没遇上阴天下雨,这样的路况已经算可以的了。

    夜色降临,隔着滔滔的金沙江已经隐约能看到营地,看到希望的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到了乌东德项目营地。夜色已深,“超级月亮”已经爬上了山头,群山环绕,月色怡人,听着滔滔的江水声,按说我们这些文化人会很自然地或悲天悯人、或文思泉涌,心中会有些文人的情愫要抒发出来,但到达驻地,我们人困马乏,面对着桌上的饭菜也没有了一点儿胃口。

乌东德水电项目施工现场,场面非常壮观

    早听一些水电人给我们讲过,他们招聘的大学生往往走到半道就要下车,打退堂鼓。走过这一路,我信了这句话。没点儿吃苦的精神和强大的胃,真走不了这种路。

    返程的时候,项目部安排我们走了一条新路,是乌东德项目配套建设的从项目部到云南境内的半新公路,名字叫半新公路,这条路也确实只有“半新”,还在施工中。路上弯少了,但路面、护栏都还没有做好。车行驶在峭壁边缘,我们也心惊胆战,一路上还要穿过好几个十几公里长的隧道,路面还没有铺上沥青,车辆经过,尘土飞扬,很原生态。

    感动:大山深处的守坝人

    这一年,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大山里的守坝人。

    和他聊天的一个多小时,让我记忆深刻。他也是目前为止在我的从业生涯中第一个被我“问哭”的人。

    他叫覃春生,是大唐广西分公司旗下的广源水电开发公司宝坛电站陇或水库的值班员。见到他时,他已经在这座大坝上守候了整整10年。

陇或水库守坝人——覃春生

    10年,人这辈子能有几个10年,他就是这么默默地坚守在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大坝上。陇或大坝距离宝坛公司三级站有30公里,距最近的罗城县城也有88公里。3名值班员一般都是两人一组,一人轮休。10年来,跟覃春生搭班的人,更换过好多,都是受不了大坝生活的艰苦、寂寞而辞职不干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

    陇或水库大坝值班点

    他是一个非常淳朴、憨厚的中年人。我们问他有没有觉得很苦,他很平淡地说,这就是他的工作。最苦的时候是2006年刚到这里时,虽然有过些培训,但毕竟不是电力专业出身,许多专业知识并不精通,他自己购买了很多柴油发电机、启闭机的操作及日常维护等书籍,那个时候反而是他觉得最苦的时候。

    交谈中,他几次都提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照顾,让他感觉到了温暖。

    聊完工作,我们顺带拉了拉家常。正在念大学的女儿是他目前唯一的牵挂。谈起女儿,他动了感情。覃春生告诉我们,女儿上大学,他一次也没去送过、看过。大坝在大山深处,通讯不便,他也不可能经常跟女儿打电话、聊微信。他在内心深处肯定有对女儿的愧疚,肯定会想她。他告诉我们,他的女儿开始对他的这种工作模式也是不理解,后来,女儿在假期里来到大坝现场看到他的驻地后,才理解了他。

    谈这些的时候,他的眼中一直飘着泪花,我们也被他的这种情感所感染。

    他的同事给我们讲了老覃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这是一个守坝人与猪的故事。

    2011年,覃春生在大坝附近山上偶然发现一只刚出生不久受伤的小野猪,他带回宿舍买来奶粉喂养,小猪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跟他共同生活了两年。大坝值班工作枯躁、单一,离村庄也远。覃春生每天散步都是小猪跟后面,成了他忠实的陪伴者。同事见到他,都开玩笑说:“别人遛狗,你却遛小猪。”

    故事很简单,却充分说明了守坝人工作生活的孤独。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从深山里出来,他问我:“一年给你40万你会呆在这儿吗?”这当然是玩笑话。我觉得这种付出,这种奉献,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没经历过这种艰苦,也没有资格肤浅地去用金钱来丈量他们在大山深处的这种付出。

犹如仙境但近乎与世隔绝的陇或水库大坝

    除了覃春生,让我感动的还有那些在水电建设中进行边坡护理的“蜘蛛人”,还有奔波在戈壁滩上因为工作繁忙而罹患急性肾衰竭的山东汉子,还有病倒在抗洪现场的一线供电所的那名普通员工……

    他们告诉了我,工作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魄力,身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人要适时地沉淀,要珍惜每一刻时光,珍惜每一份感动,用自己的脚步,书写好电力新闻人的灿烂人生。

 

     本文内容由中电传媒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96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