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传媒编辑记者讲述走基层“好故事”
2017年01月12日 15:28:34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好记者讲好故事”走转改报告会上,来自新闻采编一线的编辑记者们深情讲述了自己一年来扎实“走转改”的深入实践与经验体会。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展现了中电传媒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新闻品格。

    全媒体采访中心王怡:暗访,一场价值发现之旅

    当了10年的党报记者,始终处于“安全地带”,觉得“媒体暗访”离我似近非远。因此,当2016年4月29日,我接到集团领导指令,得知被列入“五一”期间煤矿停产放假和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督查暗访工作组记者名单时,我整个人都是蒙的。至今我还记得,4月29日中午11点多,部门彭主任站在我工位前给我布置暗访任务的那一刻,震惊、紧张、忐忑涌上心头,脸色刷白的状态我想都不用想。

    煤炭暗访工作具有一定风险性,且那时的我对于煤炭行业几乎一窍不通,对于暗访省份人生地不熟。但好的消息是,作为中电传媒暗访组中唯一的一名女性,我获得了绝对的优选权——河南、贵州两个省份我得以优先选择,全媒体采访中心的小伙伴我可以随意点名与我同去。

    大家都知道,去产能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中电传媒暗访组记者三赴地方,在河南、贵州、河北三省开展煤炭行业督查暗访工作。

    各省煤矿企业地理位置分散且多在偏远地区,我们将网上能搜集到的煤矿矿区标注在手写的简易地图上,确定暗访工作目的地,力争做到典型、全面。并在几乎没有任何官方力量支持的情况下,自己查找路线、安排行程、协调车辆,对三省煤矿企业进行突击暗访。

    暗访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很多,但记者的存在就如打怪升级一般,层层突破。

    首要困难,就是当地交通问题。

    贵州暗访组将暗访目标锁定为贵州六盘水市盘县。他们从北京出发,顺利到达六盘水机场。但没有想到的是,当地交通极为不便,在出站口找不到任何公交车和出租车前往市区,在机场“滞留”2个半小时后,马建胜和吉卫华两位记者才在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到达六盘水汽车站,4小时后抵达盘县。在大巴车上,二人解到,盘县几乎所有的煤矿都离县城很远,交通出行唯有自驾汽车。幸好,马建胜在当地认识的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帮忙协调解决了车辆,由此开始了崇山峻岭中马不停蹄的暗访,两天内走访到5个煤矿的9个采区。

    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河南暗访组。在进行完自选矿区采访后,记者突访义煤集团,希望从集团层面了解更多信息。集团宣传部负责人立刻安排多人多车陪同下矿。“神奇”的是,让我和同行记者张子魁分开乘车,车辆出发后竟然开往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子魁第一时间与我微信联系,商议先不声张,保持相互定位。有惊无险地是,车辆分开是因为同行人员顺路办事。清楚地记得,当我俩最终在跃进煤矿停车下车的那一时刻,相视一笑,虚惊一场,找回“战友”的感觉真好。

    暗访工作最考验功底的一点,是让人觉察不出你在暗访。煤矿工人对于记者的身份是相当敏感的,稍有疏漏就会警惕起来,而围绕矿区外围进行多方采访是暗访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尝试过一两次之后,鉴于我本人完全没有地方口音的先天不足,果断决定针对矿工的采访以同事郭腾腾交流为主,他或以煤老板的身份,或以为亲戚找工作的名义与矿工攀谈;我则负责进入矿区宿舍后以旅游采风的角色与矿工家属聊家常。事实证明,分工合作的手段成效显著。

    暗访工作最复杂多变的一点,是判断核实采访材料的真实性。根据暗访工作要求,我们要拿到各矿区对于276个工作日制度及开采任务安排的文件材料,这显然需要亮明身份开展工作。开车进入,直奔矿区调度室,拿出记者证、采访函,一边开门见山提出查看相关材料的需求,一边迅速扫看大屏幕并及时拍照取证。并针对本该放假的时间调取视频记录,现场与生产日志核实,发现不一致情况第一时间提问采访。

    毫无疑问,记者的血液中涌动着追求刺激的情感基因。

    河南暗访组,曾有几次因手机导航信息有误,所乘坐的汽车开至山间绝路,面对着一侧是山丘,一侧是深沟的困境,不得不倒退回来重新出发。虽遭遇过沮丧,但当在本该停产的状态发现矿区外停放车辆较多,矿工集合排队,悄然步入矿区后发现升降井在快速旋转,而我在被发现之前用手机成功拍照取证的那一刻,别提有多兴奋了!

    贵州暗访组为了解煤矿生产的真实情况,采取多种策略,甚至与矿区工作人员斗智斗勇。他们在暗访第一家煤矿时,种种迹象表明该矿疑似违规生产,但矿区出具的材料表面上看符合要求。为了核实真实情况,两位记者在完成首日暗访任务后,再次返回该矿,直奔井口。适逢交接班时间,上下矿工非常多,从交谈中,他们的判断得到了印证。

    暗访工作结束了,每每在回京的路途上,都能接到国家发改委等督查暗访牵头部门的电话询问——是否顺利返程,能否即日交报告。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们连夜加班梳理采访素材、反复核实数据,从暗访对象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具体情况等多方面提交暗访报告,并将图片、视频资料附上以证实我们的判断。

    这一过程虽然辛苦,但圆满完成集团交付的暗访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令人惊喜的是,我们提交的三篇暗访报告中,有两篇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的批示与表扬,指出“暗访反映的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只有及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坚持;只有不断针对问题加以规范,才能使制度更加完善。”

    参与暗访工作让记者的职业更加完整,也让人生的历练更加丰富。我们切身体会到,记者俯下身,用了心,才能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才能将基层煤矿的实际问题、困难需求反映在一篇篇报道中,而这也是走基层最重要的意义。从与煤矿工人、矿长的交谈中,作为记者,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需要一个渠道,彰显成绩、反映诉求,而我们的角色是合适的。从提交的暗访报告获重视程度看,决策层对于来自基层的真实材料也非常重视,我们的报告对制定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或许,是作为记者,作为客观记录者最大的价值。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977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