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特别的迁徙大军
2017年02月09日 14:49:4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新社广西分社蒋雪林

    5年前的1月30日,我前往桂粤省际卡口321国道广西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采访摩托车返乡大军。2017年1月18日,我再次前往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采访这支特别的迁徙大军。

    寻找当年的新闻当事人

    在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我们把2012年和2014年拍摄的共10张返乡摩托大军的照片,用大展板展示出来,让那些曾经在返乡的途中,在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停留过的务工人员,今年再进到这个温暖的驿站歇歇脚,梧州市交警支队将给他们赠送暖心的过年大礼包。

    展出后,直到1月27日大年夜,10张新闻照片中的当事人,我只寻找到了梧州市交警支队的民警彭秀云。她是2012年参与梧州市东出口春运服务站的民警,那时的她,进入我的镜头是因为给一位铁骑大军中的五岁孩子喂快餐面。

    说起当时的场景,彭秀云说之所以有那样的举动,完全是因为那孩子与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年龄相仿。当时那孩子吃到辣的快餐面,忍不住哭了,孩子的哭声引起了彭秀云的注意,彭秀云赶紧重新泡了一碗不辣的快餐面喂给孩子。她说,“5年了,那一幕一直深刻地印在我心里。现在,那孩子10岁了,应该在老家读书了,我既想见到他,又怕见到他。”

    作为新闻记者,启动这个小策划时,心情和彭秀云是一样的,就新闻本身而言,我们希望能见到照片中的当事人;但同时我们也希望,那些曾经在我的镜头中出现的新闻当事人,改变了回家的方式,或坐上了高铁返乡,或自驾轿车返乡。毕竟,两广之间,已经通了高铁,动车开行上百对。

    跟返乡夫妇回家看看

    找不到新闻当事人,稿子还要写,经过和同事钟建珊商量后,我们决定选择一对驾驶摩托车返乡的夫妇,跟随他们返回家里,实地去探究这些返乡摩托车大军选择驾驶摩托车返乡的社会根源;实地看看,这些在广东务工的广西农民家境的具体情况。

    主意已定,我们就开始在返乡摩托大军人群中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问了十多个人,不是路途太远,就是不愿成为采访对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找,家住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的黄德炎夫妇进入我们的视野。一开始,黄德炎也不同意接受采访,最终得以成行,多亏了其开明的妻子冯海燕。这位能干的家庭主妇,希望我们关注她的同时,也关注一下黄德炎残疾的弟弟。黄德炎弟弟有个十岁的孩子,妻子已经和他离婚,家庭非常困难,冯海燕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有好心的社会人士帮助黄德炎弟弟一家。

    我不敢保证能通过报道让黄德炎弟弟一家获得帮助,但责任心让我接受了了冯海燕的请托。我和同事钟建珊两人,在南宁铁路警察梧州刑警大队热心民警的帮助下,驾驶民警的私人汽车,自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随黄德炎回到藤县太平镇。一路上,走走停停,70多公里的路程,半途还遇上降雨,阴冷的细雨,让黄德炎驾驶着摩托车前行变得更加艰难。我们的轿车行驶在321国道上,车速也仅仅在40公里每小时左右,由于道路湿滑、寒风刺骨,黄德炎的车速只有每小时30公里左右。

    从下午14时到17时30分,黄德炎夫妇才走进位于太平镇的老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虽然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房,但屋内由于缺少家庭主妇的打理而显得有些凌乱,三个留守的孩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返乡摩托大军心中的痛。这是我5年来一直坚持跟踪采访摩托大军返乡现象的动因,也是我采写文字通稿《留守儿童新春“礼物”:父母千里返家来》的动因。

    摩托车大军的奇特迁移现象中国独有,这是中国社会的隐痛。随着广西等劳务输出大省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力的就业问题或许将获得解决。此外,随着两广间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高铁开行更多动车组列车,以及两地间高铁站公共交通便利化措施完善后,摩托车大军或许将消失,届时,我也不必再跟踪报道返乡过春节的摩托大军了。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43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