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表达规律 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2017年03月17日 09:50:3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讲故事给同文同种的自己人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给外国人去讲中国故事就更难,如果不能够更深地探索表达规律,掌握言而有“文”的路数,往往事倍功半。

    目前,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正在蓬勃开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的规律。常言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其实,文不只是文采,主要还是表达规律,那些能够直达人心、以文染义的“文”,是符合规律的文,不能够不讲究。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可以说,多数的信息,都是被作为冗余的信息,没有产生传播效果就被忽视,或者被遗忘掉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的位置始终应该占据中心的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产生各种故事的主人。因此,故事不能没有情节,但是更不能不聚焦于人的心灵,以及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会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社会当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活生生的情感,而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没有情感的故事,一定是苍白的,也不会为人所理解和共鸣。

    实事求是地讲,讲故事给同文同种的自己人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给外国人去讲中国故事就更难,如果不能够更深地探索表达规律,掌握言而有“文”的路数,往往事倍功半。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面对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他们的接受心理有着很明显的一些共同特征。例如,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还有,你讲的故事对于我的成长发展有没有精神或者实际上的启益帮助?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为ERG(Exist、Relation、Graise),这个ERG词组能不能作为我们的提示语并记住它,面对瀚漫的文字与情节,不失讲故事的内在筋骨。

    不久前,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听中国故事的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去理解听中国故事的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小时候听广播里孙敬修讲故事,他就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诠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很顾及人的感知跟不上情节的状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习孙敬修,从细微之处入手,争取能成就大家风范?

    (江作苏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136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