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说|贺少成 车辉:挖掘新闻,要有一颗敏锐的心
2017年04月01日 09:31:1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一等奖作品《“为什么2元钱的‘救命药’没有人做?”》,从多地记者为一名白血病人寻找廉价药的故事入手,展开深入追踪报道,剖析廉价药难觅的“老大难”现象。今天,主创人员工人日报社记者贺少成、车辉为我们梳理了整篇报道从策划、采写到传播的全过程,介绍了如何挖掘新闻中独特的“点”,并让这个“点”发出耀眼光芒的做法。

    寻找新闻的独特落点

    2015年4月,我在一个包罗全国各地记者的微信群中获得白血病人安宁急缺救命药的求助信息。有东北的记者核实消息后,在本地报纸上刊发报道。随后,甘、蒙、云、桂、川、鲁等省媒体先后跟进,呼吁有条件、有资源的读者为病人提供一种2元一支的廉价救命药。

    从当时的媒体报道情况看,廉价救命药真是难找。在众多媒体呼吁下,4天后,病人才拿到28支药,距离需要的40支药还有12支缺口。

    看到救命药还有缺口,我们也准备写一篇报道,继续为患者呼吁,并向热心的同行们致敬。一开始,我们就找药的过程写成了一个消息,标题初步定为《多地记者联动为白血病患者找到廉价救命药》,但感觉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正面表扬稿,与不少媒体已见报的稿件没有多大区别。“炒冷饭”的新闻不叫新闻,于是我们就开始琢磨这个稿子怎么处理。

    在琢磨的过程中,我们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新闻,里面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各地记者联动为白血病患者找药那么简单,它反映的是廉价药难觅的“老大难”现象,是一个反映社会民生问题的事件新闻。

    随后我们联系到最先刊发报道的东北记者,得到了病人家属的电话,核实了几处细节。在新增细节的基础上,我们对稿子做了一些修改,把标题改成了《寻找停产廉价“救命药”,全国媒体用四天!》,同时也对导语和正文中的部分内容作了调整。

    稿子完成后交给了报社的要闻部。要闻编辑们觉得稿子不错,他们认为可以就这一话题继续追踪下去,并在一起商议了几次后续选题。新媒体运营室的所有编辑都参与进来,大家分工协作,联系采访对象,一起做完了这组报道,共4篇,分别是《一种廉价针剂停产,媒体网友全国寻觅4天才找到——“为什么2元钱的‘救命药’没有人做?”》《本报报道<“为什么2元钱的‘救命药’没有人做?”>引发热议,网友呼吁——“别让廉价药消失!”》《记者探访北京部分医院和药房:一些廉价药渐行渐远“嫌贵不想买?那就忍着吧”》《廉价药如何重回“寻常百姓家”?业内人士纷纷支招——“让药企愿意生产,让医生肯开处方”》。

    都说脚板底下出新闻,这句话对我们新闻人来说,绝对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新闻就像一颗钻石,它有很多的切面,你从哪个角度切入,它折射给你的光芒可能就不太一样。在新媒体和自媒体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我们的独家新闻可能越来越难做,但独家新闻没有了,我们可以去找独特的新闻点。找到这个点,也许可以四两拨千斤地去做新闻。

    报道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应该说,是报道角度的选择奠定了这组报道的基础。这组报道的新闻事件并不是独家新闻。在《工人日报》报道前,全国至少有六七家地方党报或都市报对为病人找药这一事件进行过报道。我们只是在第一篇报道中稍微扭转了一下报道角度,从新闻事件入手展开追踪报道,牵出了我国医药市场乃至社会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廉价救命药为什么难找?

    不是突发新闻,也不是突然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而且存在多时?这一“发现”体现了记者的新闻职业敏感,并由此推动记者对问题的追踪。

    系列报道的第一篇重点关注了新闻事件本身,在随后几篇的报道中,我们采访了制药企业、药房、医院、医生等各方机构和专业人士,从他们的视角来审视廉价药难买这一话题。有了业内人士的观点,廉价药投入少、生产难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几天时间内呈现在报纸版面上。

    随着报道的逐步推进,“廉价药渐行渐远”的问题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入。在此期间,有不少网友与我们互动,认为这一组报道廓清市场迷雾、批评不当做法、正确引导舆情,对促进改革深化极有现实意义。这样的舆论监督报道,既有建设性,不越位,不添乱,也体现了记者的担当与力度。

    这组报道是小切口、大主题比较成功的例子。整组报道从新闻事件着手,提出了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就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后的半个月,“国家卫计委为廉价药‘开药方’”再次成为各个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说明我们的报道切中时弊,抓住了社会话题的痛点。

    在记者写稿、编辑组稿的过程中,最头痛的可能是事件少、现象多。幸运的是,这组稿件由一个新闻事件打头,虽然后面几篇报道现象略多,但总体上仍然是一个事件性报道。同时,在这组报道中,我们始终遵循“厚题薄文”写法,报道尽量简短、精炼。从最后见报的稿件来看,没有一篇超过900字的报道。我们还增加了二维码和简单的图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媒体传播。(贺少成 车辉)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 获奖者说|大众网《独立调查》:瞄着公信力做新闻
· 获奖者说|高岩:音频产品的“魅力”从何而来
· 获奖者说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胡国华:时代托起了我的新闻梦
· 获奖者说|千龙网柳杰:用“证”还原抗战历史真相
· 获奖者说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王姗姗:另辟蹊径 讲好“并肩”抗战故事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17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