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进社区 为何遭冷遇
2017年06月14日 13:19:35  来源: 贵州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名医进社区 为何遭冷遇

参评项目

报纸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通讯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刘丹

编辑

刘杰,刘皓

刊播单位

贵州商报

首发日期

2016-11-21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今日最关注   A3

作品字数
(时长)

2538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记者采访时,听到了贵阳市一医一名宣传员的“抱怨”。宣传员“抱怨”该医院的名医到社区免费为患者看病,却遭到“滑铁卢式冷遇”,一天下来也看不了两个病人。这些年,政府一直鼓励分级诊疗,提倡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但在执行中,结果却出人意料,记者跟着一位知名专家分别在医院门诊部和社区医院坐诊,体验到了一号难求和门可罗雀。医生是同一个医生,为何患者的反差如此之大?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社 
 会 
 效 

     该通讯刊发后,经网易、今日头条等媒体转载,受到多方广泛关注,引发普遍热议。政府医改措施虽然得力,但怎样接地气?成为议论的焦点。

    省、市、区几级卫生部门十分重视此报道,认为通讯这点上的事具有的面上意义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能是 一种形式,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相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对“名医下社区”展开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同时,多角度多侧面对社区医院的就诊环境、医疗设施等进行改善,目的就是让群众在基层也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由于政府引导得当,现在,专家下基层已不再遭冷遇,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就诊。

    通过《名医进社区 为何遭冷遇》一文“麻雀式”的解剖,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重形式,更要重实效,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目前,贵阳市由于医疗资源下基层开展效果良好,越来越多的社区加入到“名医下基层”活动中,贵阳市多家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已定期到基层坐诊,为基层百姓服务。大家同时对通讯白描式的纪实写法予以好评。

 
初 推 
评 荐 
评 理 
语 由 

    优质医疗分配不匀,一直是群众看病难得重要原因,也是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该通讯通过白描式的纪实写法与“麻雀式”的解剖,反映出改革必须重视实效,必须以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检验标准。通过报道,推动了贵阳市医疗资源下基层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1 2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1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