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人民日报杨迅:“一带一路”奏响巴基斯坦新乐章
2017年06月16日 08:42:2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至今,已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门词汇,围绕此议题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那么,记者们是如何报道“一带一路”的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看看他们在“一带一路”采访途中有哪些见闻和感悟。今天,我们请人民日报社记者杨迅讲讲他的采访故事。

    巴基斯坦,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驼铃相闻,舟楫相望。张骞策马,玄奘西行,丝路辉煌连接着中巴。

    如今,巴基斯坦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家。地图上,中巴经济走廊贯穿全境。

杨迅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报道。

    作为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我曾在巴基斯坦驻外三年多。今年4月,我作为“一带一路”全媒体境外采访小组成员,重返巴基斯坦,拍摄“一带一路”主题视频。卸任一年多,再次回到巴基斯坦,我能明显感受到巴基斯坦令人欣喜的变化,脚下这片辽阔壮美的土地,充满了“一带一路”的活力。

    一条带来友谊的公路

    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中巴友谊路”。这条公路由中国援建,如同巨龙,逶迤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巴工程人员不惧艰险、劈山斩棘,完成了巴基斯坦人眼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杨迅在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施工现场采访中方管理人员。

    2016年9月,由中国交建负责实施的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塔科特至哈维连段)正式启动。目前工程已初具规模,我站在工地附近的山坡上,眺望整个工地,40摄氏度的高温下,机器往来穿梭,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要致富,先修路。”巴基斯坦人对中国这条发展经验感同身受。受限于设备和资金,巴基斯坦不少路修修停停,有始无终。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无论是巴基斯坦国内,还是与中国的互联互通,都有了很大提升。

    修路工人艾哈迈德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他的叔叔在跑长途货运,运送水果和蛋糕。之前路况不好,经过长时间颠簸,很多食品已不新鲜,外形也受损,卖不出好价钱。“这条路修好后,能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成本,也会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一座带来财富的港湾

    “一带一路”也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濒临阿拉伯海,堪称印度洋咽喉要地。四年前,我第一次探访瓜达尔港时,这里人烟稀少,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沙漠,每周只有一班航班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飞往瓜达尔。

杨迅采访巴基斯坦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

    在瓜达尔港被列为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后,而今,我和同事再次探访时,发现变化无处不在,来瓜达尔的人大大增多了。卡拉奇到瓜达尔的航班变频繁了。港口的建设日渐完善,商业吸引力与日俱增。新国际机场、职工培训中心、现代化医院、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500万加仑的海水淡化厂……

    瓜达尔港自由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耀宗告诉我们,按照当前的建设速度,瓜达尔港面貌每隔3个月就会发生一次重大变化。当地民众冲我们伸出了大拇指:“自从中国公司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一个带来亲密的课堂

    除了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领域外,“一带一路”还推动了中巴两国的人文交流,带动了当地的“中文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巴基斯坦广播孔子课堂是国际台与国家汉办合作项目,在教授中文的同时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宗旨。2011年,巴基斯坦广播孔子课堂与巴基斯坦千禧根基教育联合开办了伊斯兰堡课堂。孔子课堂还举办“中华美食嘉年华”“父母日”等活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为在巴基斯坦的中企巴方员工提供短期汉语培训和太极拳培训课程,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12岁的小姑娘米谢尔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学习中文,是因为这是未来的语言,而且我们与中国的关系特别亲密……”

    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的机器轰鸣声,瓜达尔港区雄浑的打桩声,巴基斯坦广播孔子课堂的琅琅书声,如同一个个悦耳的音符,汇聚成了“一带一路”的合奏曲,内涵丰富,深入人心,奏响了巴基斯坦发展的新乐章。(杨迅)

    原标题:采访手记 | 人民日报社记者杨迅:“一带一路”奏响巴基斯坦发展新乐章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9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