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学子安徽行】理解基层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08月01日 16:55:54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六天以前,我们抵达了大别山腹地的这块热土,在炎炎烈日下理解并感受着它的革命血脉、扶贫攻坚与生态坚守。我们用尚且稚嫩的笔触记录和展现我们看到并感受到的中国,学习并且实践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这次实践不仅是对我们新闻业务能力的锤炼,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它激发了同行所有同学对基层问题的深入思考,使我们为之触动、感动,并将这份思考与感悟化作一篇篇新闻稿作。

    短短的六天,却在我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份印记不仅表现在变黑了的肤色上,更体现在对许多问题更为深刻的理解中。每一天的行走与观察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印证、去魅与构建的过程。

    书本里没有的东西,泥土里会有

    长期生活在校园象牙塔里的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常常建立在书本知识之上。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没有真正将双脚踩在黄土之上,那么我们所理解和讲述的中国永远是一座虚幻的空中楼阁。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在这次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我找到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东西。

    首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历史?我们的调研地安徽金寨是一个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摇篮、革命的胜地,曾经洒满热血的地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历史容易变得冷漠,对“红军长征”“挺进大别山”等事件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因此,深入到这块热土中,到红军烈士墓园、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走访,是一次回首峥嵘往事、重燃革命热血的洗礼。如果没有亲临此地,历史之于我们,尤其是未经历过革命年代的年轻人,只能是一个书中词条或是一纸苍白。

    其次,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现状?自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后,各种相关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然而,“精准”到底如何达到?扶贫效果到底如何?这些问题都是从书本中无法体察之事。贴近基层多一分,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便多一寸。如范敬宜老院长所说,我们要做裤腿上沾有泥巴的记者,将笔杆深入大地,把镜头面向基层。

    广阔的基层包罗着祖国的万象

    我在走访金寨县现代产业园的时候,深深地为产业园的高科技元素所震撼。我看见了一家照明电器生产企业园区中的全自动送料车,也看到了光伏发电区里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如蓝色向日葵般吸收着太阳的光泽。高科技、自动化、现代感等元素在园区内随处可见。

    后来,我在马鬃岭花石乡千坪村的一户贫困人家里认识了一对质朴的老夫妇。大爷坐在土房门前的小板凳上耐心地告诉我:他家养了多少只鸡、卖了多少只、每只卖了多少钱。在临走的时候我拉开了大爷大妈家的冰箱,发现里面放着一大包馒头和一些土鸡蛋,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在对千坪村调研时,党支部书记歩永权在说起基层的精准扶贫工作时,说他曾在脱贫搬迁时为村里的一个贫困群众留下1700元让他购置家具,结果这些钱被这位村民赌博挥霍干净。当歩永权再去他家里查看时,这位村民将床铺直接铺在了地板上。他说,一些村民“不理解、不配合、不感恩”让基层扶贫工作更为不易。

图为周春媚在花石乡千坪村采访当地贫困户

    六日的走访和调研让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群众,看到了基层不同的模样,更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每一天我都在不断印证、或者推翻而后重塑自己对基层的认识,每一天我在对自己说:你看,中国多复杂啊!

    中国大地上的故事丰富多彩,每个故事都很独特、也很真实,每一个都能代表中国,每一个却也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因此,在复杂的国情中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项不容易的艺术。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唯有理解多样而复杂的基层,才能展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中国。

    记者应该拨开万象,把握内核

    基层包罗万象,因此记者常常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例如在花石乡大湾村采访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独居的哑巴老人。他会热情洋溢地拉着我,指着墙上的习总书记海报激动地竖起大拇指。我们也遇到了一家贫困户,老奶奶患有慢性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垫付了资金,然而报销款暂时还没有到位。事实上,政策是好的,只是对于贫困户享有的医疗优惠政策,她不甚了解,所以心存疑惑。

    在听到不同的声音时,我们也会感到困惑和矛盾。记者应该要反映客观与真实,可是当我们深入到基层的“万象”时,有些声音应该如何报道、如何处理?也是在那一天,曼老师的一番话提醒了我。她说深入基层确实会发现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报道时应该从国家大政方针的长远角度出发,而不是被个别的声音左右判断、动摇信心。我对此的理解是,记者应牢牢地把握住事物的核心,在聆听多种声音时坚持独立的思考,做到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相互结合。

周春媚在天堂寨马石村座谈

    在了解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时,我每走进一户人家,便会深感户户的难题都不一样,扶贫工作道阻且长。然而,每当我看见贫困户们从土房搬进了新屋,望见村里新修的道路,从群众当中了解到每家每户收入的增长,我便觉得精准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方向是对的,只是目标的达成还需要时间。

    正如柴静在一次名为《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的公共演讲中提到,曾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对她讲述某次去河北视察时遇到的在路边卖棺材的老农民的故事,而后告诉她: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道理在新闻传播中也一样。正是因为基层情况复杂,包罗万象,我们才更需要从万象中抵达和把握核心,在心中树立一杆标尺,耐心而执着地写出更多反映社会发展大趋势、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新闻作品。

    后记:六天的采访与调研让我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也更理解我所生活的这块土地以及这些土地上的人民。行走在安徽金寨这片古老、热烈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我确实收获了许多思考、感悟和感动。胡适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而真理往往蕴于实践中,真实常常就在基层里。惟愿在未来的新闻实践中,当我又一次卷起裤腿走进泥土中时,我对中国能够拥有更深一寸的理解,更进一寸的报道。(清华大学2016级国新班 周春媚)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491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