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心得|科技日报操秀英:难得的党代会采访经历
2017年11月24日 10:45:32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科技日报记者操秀英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集体采访上提问 周维海 摄

    采访党的十九大的工作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对于记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参与并记录重大事件更激动人心的了。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要提前谋划,找好选题。此前我参与过七八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感觉党代表会议和两会很不一样。两会报道尤其是政协各界别的采访,只要你坐到会场,大多能采到一些内容,因为大家讨论的话题比较集中且很实。而党代表会议大多是程序性的内容,记者能进入会场的只有每个代表团的开放讨论日,其他时间他们大多是闭门讨论。所以想从会场挖到内容比较难。我们又是科技类综合媒体,如何立足本报特色又紧扣会议主题是个难点,所以会前我们就大概搜集了一些可能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关键词,如基础研究、产业工人等,并找到十九大报告中科技界的代表,提前做了一些准备。事实证明这些准备还是很有用的。

    二是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同事刘莉在十九大报告中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新提法,于是联想到中国科协曾经就此做过研究,就想到找十九大代表谈谈这个话题。由于我平时对口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知道基金委近年来很重视对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基金委主任杨卫对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将这些平时的积累和十九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篇不错的稿件。这篇稿件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有读者特地打电话来表扬。

    三是后方编辑和各部门配合的重要性。这次会上,我们除了给纸媒供稿,还第一时间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供稿。像“党代表通道”这样的活动,我们都对科技界代表进行了专访并第一时间发回报道。由于时间仓促,我们通常发回的是录音整理或比较粗糙的文字,主要由后方编辑陈磊进行加工和标题制作,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不错。

    四是平时应加强理论知识积累。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某场集体采访中,一位代表提到“要加强产业研融合”,但编辑看到我的稿件后当即表示这种提法不对,因为十九大报告里写的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编辑的理论功底让我佩服。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776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