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始于山西南路200号
2017年12月01日 09:43:44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15名年轻记者,从各方汇聚到山西南路200号的南京饭店。他们代表24位发起人,在饭店 召开了一次会议——由他们发起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伴随着笼罩上海的炮火声而生。

  1937年11月8日。苏州河两岸火光冲天。这一天,淞沪会战正进入紧张阶段,几十万中国军队正从闸北撤往苏州河南岸。整座城市,被隆隆炮声笼罩。

  炮声,令全城战栗,街面上一片死寂。入夜七点,却有15名年轻记者,从各方汇聚到山西南路200号的南京饭店。他们代表24位发起人,在饭店召开了一次会议——由他们发起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伴随着夜的血与火诞生。

  这24名发起人,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8岁,却在上海即将沦陷前夕,燃起不屈的火把。从此,“青记”经历战争洗礼,从创办初期的二十余人,发展到1938年底的600多人、1940年的1156人,下辖40多个分会,影响了千千万万拥有新闻理想追求正义的知识青年。

  黑夜若是暗透了,反而就是星星显出光彩的时候。

  山西南路200号

  上海最热闹的南京东路北侧,山西南路182号-200号为南京饭店。该建筑建于1929年左右。设计师杨锡镠,字右辛,江苏吴县人,毕业于南洋大学土木工程科。

  1924年-1929年,杨锡镠在校友黄元吉办的凯泰建筑公司任建筑师,1929年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0年在上海自办杨锡镠建筑事务所。1934年9月,任《中国建筑》杂志发行人、《申报》建筑专刊主编。南京饭店是杨锡镠打响品牌的得意之作。

  这幢建筑由新金记祥号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现代派风格,具有装饰艺术特征。外立面细部装饰图案几何化并强调材质对比效果。由南京饭店开始,杨锡镠声名鹊起,日后他在上海留下的作品还有1934年的百乐门舞厅和上海银行西区分行、1935年的上海商学院和大都会花园舞厅等。凭借这些设计成果,1949年后,杨锡镠还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理事。

  时光回到1920年代末,在杨锡镠设计南京饭店之时,上海还是一座繁荣的都会。但到了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了。

  淞沪会战让上海直面战争的残酷。上海一批爱国进步记者,如陆诒、徐怀沙等经常奔赴一线,将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状况向世人报告。他们也在一起聚会,讨论抗日救亡问题。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周恩来非常关心“青记”的工作,多次给予具体明确指示,倡导组织一个全国新闻记者的爱国统一战线机构。

  根据夏衍回忆,“青记”筹备酝酿始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由胡愈之出面以‘上海文教’宣传部名义开过一次会,参加人有羊枣、陆诒、胡仲持和我,这时候范长江到了上海,我们商定这件事由范抓总筹备”。10月初在上海开了“青记”第一次筹备会,一共有夏衍、恽逸群、羊枣、范长江、陆诒等7个人参加。筹备会确定了“青记”主要团结青年人的方向。同年11月4日,又开了一次正式筹备会,参加者有十几位。这时,淞沪会战的战局发生变化。

  就在青年记者赶往南京饭店的1937年11月8日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自9日起,日军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12日,淞沪会战结束,上海沦陷。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青记”的诞生,不仅宣告一个行业组织的出现,更是发出了不愿亡国的时代强音。

  为什么是范长江

  发起人范长江,早在1936年8月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 引起社会轰动。在1937年2月,范长江访问了延安,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的独家报道,透露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将形成的新闻,及时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毛泽东为此向范长江写信致谢。1937年8月,范长江又出版了《塞上行》。这一年,他只有28岁。

  延安之行让范长江深受震撼,他从一个同情革命的人成长为一个参与革命的人。当中国共产党希望成立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范围新闻记者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时,想到了请范长江牵头组织。出席上海山西南路200号南京饭店会议的15名青年记者中,有9人是中共地下党员。24个发起人中,共产党员13人。11月8日晚7点,正式成立大会在上海山西南路南京饭店召开。他们通过了“青记”的章程,选举了领导机构,提出了“为民族解放而努力”的纲领。推选了范长江、恽逸群、羊枣、袁殊、朱明为总干事会干事。

  一年后的1938年3月30日,“青记”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青年会二楼礼堂召开。参会代表有邵力子、于右任、新闻界的张季鸾、曾虚白、邹韬奋、陈博生、王芸生、潘梓年,还有文化界郭沫若、沈钧儒、杜重远、阎宝航,以及来自美国合众社的爱泼斯坦、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苏联塔斯社的罗果夫等。这次大会按照统一战线原则选举了三个常务理事,分别是《大公报》的范长江、《扫荡报》的钟期森、《新华日报》的徐迈进。

  从那以后,“青记”作为一个“合法”的青年记者团体,活跃在抗战前线与后方,并得到各方资助。截至1938年11月1日,于右任捐了300元、汤恩伯捐了200元、范长江捐了100元,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彭德怀、董必武、彭雪枫、邓颖超等51人都捐了款。

  1938年10月,范长江离开《大公报》。在周恩来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由胡愈之、范长江等人于同月20日在长沙发起成立了国际新闻社。

  中国记者节的出处

  1937年11月8日这个日子,由此成为中国记者节的出处,青年记者们投身时代,无愧使命。在1939年1月,范长江在总结“青记”的工作时,赞扬了许多青年记者。包括卢沟桥事变时进入宛平的陆诒,写下《南口迂回线上》的孟秋江等。还有保定战争时,前《大公报》战地记者方大曾(小方)为了写《永定河上游的战争》一文,冒险北进,保定失守后,他下落不明,成为第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年仅25岁。

  抗战中,“青记”还协助华侨记者到战地采访。抗战开始后,“青记”11个理事之一、马来西亚槟榔屿《现代日报》总编辑曾圣提牵头组织的“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率领华侨青年记者到中国进行战地采访。“青记”协助他们解决语言、饮食、交通上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采访。

  在1938年3月到4月的台儿庄战役中,前往采访的“青记”记者多达三四十人,如此多的媒体关注,对前线士兵来说,也是极大的鼓舞。第二集团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当时就在前线和范长江说,“我手下四个团长,现在只剩下一个活着的了,但是上面下令反攻,我还是会打一场胜仗给你们看看。”最后,中国军队真的打赢了。

  周恩来是范长江认识的第一位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他让范长江真正了解共产党人的气节。当范长江从台儿庄前线采访回到武汉时翻车受伤,周恩来给他写过一封亲笔信慰问;周恩来还约范长江和陆诒谈话,让他们谈谈前方的情况和个人的看法。在重庆“周公馆”,在周恩来的介绍下,范长江于1939年5月入党。一年后成为范长江妻子的沈钧儒之女沈谱也于同月在成都就读金陵女大时入党,回重庆工作后她的单线联系人恰是邓颖超。

  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紧张,1941年4月28日,国民党勒令“青记”与国新社解散。国统区的“青记”难以为继,但像“青记”延安分会、晋察冀分会等解放区的“青记”活动照常。1942年夏天,范长江到了新四军管辖地区,成立了几个分会。1949年9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成立,结束了历史使命的“青记”交出了接力棒。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青记”的成立日——11月8日被确定为“中国记者节”。2010年3月26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会址——南京饭店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举行揭牌仪式。 (本文采访范长江之子范苏苏)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79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