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练兵竞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决赛侧记
2017年12月26日 10:14:5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左)现场点评选手表现。本报见习记者 杨志成 摄

  当12名驻外记者一字排开,接力概述2017年自己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时,观众的心仿佛跟着他们,来到一个个令人记忆犹新的海外新闻现场。

  “我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决赛现场向您报道!”当12名选手道出整齐响亮的开场白时,观众们与选手融入激烈的比赛现场。

  向中国报道世界、向世界报道中国、向世界报道世界,这是驻外记者的光荣使命。在这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系统内的比赛中,观众既能看到中国驻外记者到达现场、准确表达现场的专业能力,也能看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下,他们与国际媒体同行竞争合作时的状态。

  创新中国话语表达方式成为驻外记者们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力求突破的课题。本次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首席出镜记者王冠在演讲中介绍了两部自己参与采访、制作的原创短视频新闻作品,用西方受众喜闻乐见的实例说明了何为用内外有别的思路做国际传播,“打造实质国际话语力”。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尼日利亚站记者徐璟在回答“国际传播如何借势新媒体发展”这一问题时说,她在采访时会发动国外观众参与发表对于新闻事件的意见,同时让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更好地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香港站记者周伟琪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诠释“创新中国话语”。从寻求文化共性开始拉近与受众距离,进而探索出刚刚好的情感表达,“掌火候”“调口味”“合时宜”,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杨姗姗、张诚、敖丹娜……每一名选手背后都有一段话语创新的故事。他们在演讲中讲述的优秀新闻作品,正是驻外记者履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职责使命的表现。他们在提问环节的高水平发挥,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的见证。

  赛后,选手们又分别奔赴海外新闻现场。“驻外记者如何发挥公共外交角色作用”“在国际传播中如何做到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优秀国际传播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等提问环节遇到的问题,正有待像他们这样有志于国际传播的新闻人继续在实践中探索。 (记者李明远)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852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