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为何获大奖——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探究
2017年12月28日 08:37:34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展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转改”活动成果。2017年11月2日,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50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0件,三等奖143件。这些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全国新闻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过程中的成功探索。

    综观本届获奖作品,有以下五方面特点:

    主题重大 立意高远

    主题重大、立意高远是本届获特别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的显著特征。

    在行文布局方面,站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节点上,围绕重要思想战略,以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呈现宏观脉络。人民日报文字评论《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观照;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思考。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放到改变中国命运的历程中考量,呈现共产党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业绩。经济日报文字评论《走向经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探索》以“怎么看”“怎么干”为视角,对辩证处理政府和市场、供给与需要、公平与效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如何推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现代化。

    在报道技巧方面,既抓住重大主题,又巧妙切入话题;既重视画面的精雕细琢,又重视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合理使用运动镜头、纵深镜头,强调人、事件与环境的关系,融情于景、真实感人。《弄潮儿向涛头立——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纪实》以“弄潮儿”寓意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和中国领导人,紧扣“习主席的G20杭州时间”,以大国外交、峰会成果、领导人风采为逻辑线索组织材料,展现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惊心动魄160分钟——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选中重大选题中的小概率事件,以广播特写展现火箭推迟发射背后惊心动魄的全过程,并独家采访权威专家获得权威回应,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在关键时刻挺得住、能力强的航天精神。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卓越成效,用更可感可触的细节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人们更真切地感知反腐的惊心动魄和任重道远。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思想上有高度,工作上有力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本次入选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题材丰富、案例典型,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创新实践。

    经济题材报道紧扣时代脉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山东广播电视台《“僵尸企业”重生记》敏锐地抓住“僵尸企业”创新性改革重组的线索,对企业、政府、银行、职工等大量人员进行深入采访,对各种矛盾冲突和企业重生的过程进行了充分展示,是一篇有深度、有温度的经济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命题,也是新闻素材的“富矿”。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海上丝路看深商》秉承“小切口、大时代”的创作思路,立足地方、反映现实,以“深商”为样本,展现他们在海外追求各自“中国梦”的故事,并重点诠释“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理念。

    科技题材报道提振人心。光明日报消息《1445种全新病毒科被发现》报道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发现了1445种全新的病毒科,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的基本规律。该报道在国内中文媒体首发,和《自然》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几乎同步,在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式微的当下,这样的强时效尤为可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速度与激情:“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通过时速420公里高速交会试验》对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发展和演变进行了逻辑性梳理,以数据为基础,还原客观事实,现场感强,呈现了中国标准动车组历史性的一刻。

    民生题材报道充满人民情怀。农民日报《“农改居”:农民的权益只能增不能减》阐明了“农改居”中维护农民权利的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办的问题,表达出了坚决维护“农改居”中农民合法权益的鲜明观点,满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的东北我的家》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家国情怀,从感性的维度思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现象,既直面问题,又传递希望,为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经济参考报调查性报道《拿什么拯救你,一“号”难求》从普通患者、医务工作者的“平民视角”以及医院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的中观、宏观视角揭示“挂号难”“看病难”所折射的医疗资源不平衡、供需矛盾尖锐、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中肯建议。稿件采访扎实、回应民生关切。

    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

    基层是新闻工作之源,群众是新闻工作之根。但凡经得过时间淬炼的佳作,大都来源于基层,植根于群众。在众多获奖作品中,一批体现“走转改”精神的作品脱颖而出。它们敏锐地捕捉到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小故事中反映大时代、生动展示作品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深耕基层,采访扎实。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各媒体纷纷扎根基层、深入调研。中央电视台记者五次往返“悬崖村”,与村民同吃同住近一个月,在昭觉县采访近50天,历经6个月的时间最终完成《“悬崖村”扶贫纪事》这部作品。记者通过深入乡村、下苦功夫的方法,记录扶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中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艰辛,为国家的扶贫攻坚提出可操作性意见。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历经2年时间,三进五台沟,与村民同吃同住,采访人物100多人次,积累了近2万分钟的访谈录音和原生态音响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广播纪录片”的形式,最终推出广播专题《三进五台沟》,这部作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重要论述,生动报道了驻村干部在五台沟村驻村扶贫的过程,以及这个东北山村所经历的蜕变。

    以小切口洞察大变革。光明日报调查性报道《三十年回望塔元庄》以30年前习近平同志曾对其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的冀中农村——塔元庄为例,呈现当地如何沿着“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路子,开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局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宏观背景,山西日报《别了,白家庄矿》从全国煤炭“去产能”大潮中第一批关闭的白家庄矿的两对父子矿工切入,以“告别”为契机,以“新生”为内核,历史与现实交织呼应,将“去产能”的重大意义灌注于两对父子的感人故事中,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

    本次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注重拓宽国际视野,精心设置议题,掌握舆论主动权;完善对外话语体系,传递中国价值理念;培育多元媒介形态,提升综合传播能力,展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媒体传播力的同步提升。

    精心设置议题。聚焦重大国际问题,准确把握“时度效”,掌握舆论主动权对国际舆论传播至关重要。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事件,国内主流媒体及时发声,人民日报推出《究竟谁在破坏国际法》、光明日报推出《滥诉、妄裁和霸权难撼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中国日报推出《Manila urged to put aside upcoming ruling(消息人士呼吁菲方搁置即将公布的仲裁结果称中方不会基于裁决重启涉争议谈判)》等作品,在关键时刻有力驳斥了国外政治力量企图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不法图谋,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主权的坚定立场,发挥了引导国内舆论、影响国际舆论的关键作用。

    传递中国价值理念。通过优化对外话语传播和表达方式,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中央电视台《锦绣记(海外版)》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悠久灿烂的蚕桑技艺和丝绸文化。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循着“更路簿”的历史遗迹,让观众了解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最早持续不断地进行行政管辖南海的事实,成为引导南海话题舆论的有效外宣作品。

    培育综合传播平台。努力形成媒体融合的传播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Studio+脉动中国》积极推动融媒体传播,利用官方APP、网站、微博、微信、第三方平台等对节目内容进行推广,收到良好效果;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重视传播节奏和时效度的结合,策划推出图片、H5动图、海报、文章、视频、九宫格图解等形式,第一时间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表达中国态度、中国立场,有力引导了广大网民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改革创新 融合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表达生动、载体先进的新作品,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据统计,本次媒体融合作品中,有1件作品获特等奖,5件作品获一等奖,6件作品获二等奖,13件作品获三等奖,占获奖总数8%。

    改革创新 融合发展

    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表达生动、载体先进的新作品,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据统计,本次媒体融合作品中,有1件作品获特等奖,5件作品获一等奖,6件作品获二等奖,13件作品获三等奖,占获奖总数8%。

    创新性设置议题,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报道视角。特等奖作品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围绕重大主题、话题、热点新闻确定选题,按照传统线路和新媒体终端的传播要求,在同一主题下进行的分类采写、适配制作、多元发布,形成全媒体合力。中国青年网在马克思诞辰198周年当日推出专题《您好,马克思》,通过调研80后、90后青年群体对马克思的了解情况,共同探讨重读马克思的时代意义,为青年群体开辟了一条了解马克思的崭新途径。央视新闻客户端《【独家视频】工作15个小时出席19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广泛采集、大容量集纳了习总书记参加G20峰会的一天活动内容,采用拍摄、动画、一图评论、后期制作等创作手段,真实呈现习总书记以高超智慧、卓越的领导力成功开展大国外交的风采,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强势发力的效果。

    多样化呈现传播,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频共振。新华网《学习进行时》紧扣时局,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关注原创数量,注重原创作品品质,对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及讲话精神进行了高效务实的解读,表现形式多样化,展现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最燃倒计时!G20,精彩浙江与世界美妙对话》集纳各类图文、音视频、交互式多媒体报道超过300篇,内容横跨5个月,在G20杭州峰会倒计时“100天”“30天”这两个节点,分别推出两部精彩视频短片,因创意独特、画面精美在朋友圈火速刷屏。现代快报网网络专题《无人区·52载守边人》以H5的形式讲述了76岁老人魏德友在中哈边境无人区义务守边52年的故事。在产品形态和传播平台的选择上,不仅瞄准了移动端,而且拓展到公交地铁和户外大屏,真正实现了“用户在哪里,传播就在哪里”,为主流话语占据传播主渠道提供了借鉴意义。

    新时代,新闻作品要紧贴时代脉搏,演奏最美和弦,唱响主旋律。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新闻工作者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不断改革创新,推出更多优秀的时代佳作。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这些作品为何获大奖——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探究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856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