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有话说 | 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几点思考
2018年01月12日 08:54:4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2017年8月有幸再次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这次评奖是中国记协2016年换届之后第一次举办。由于准备工作充分、程序更加严谨、办法有所改进,获奖作品基本体现了优中选优的原则。但由于参评单位、作品数量庞大,报送行业、渠道复杂,因此无论过程还是结果,仍存一些遗憾。

    存在问题

    综观近年来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广播电视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审把关不严,相当数量作品内容与报送项目类别不符。近几年,我多次参加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类节目初评,经常发现此类问题。

    这类问题的存在,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目设置容易交叉,比如新闻消息与新闻专题,新闻专题与新闻访谈。二是报送单位评审甄别不够认真,经常出现报项错位的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建议:一是建立对报送单位的事后督察制度,凡上年出现类似问题的,对该单位下年报送对应项目数额限报,以示惩戒;二是调整项目分类,减少交叉。比如新闻访谈并入新闻专题。

    仍存在报送节目与播出节目内容不符甚至更改的现象。由于评奖规则对此类情况零容忍,导致近几年多达数十个已经获奖的节目被举报,取消获奖资格。

    这类问题也存在不同情况:一是故意作假,报送个人或单位出于各种原因更改播出节目,如查实必须严肃处罚;二是按照广播电视播出规律,报送节目与播出节目虽有出入,但并非为了获奖而有意更改且能够提供明确证明,规则办法应当区别对待。

    不少内容形式俱佳的广播电视节目因文字不够严谨、播音员主持人或记者口误被限评奖次甚至在初评复评阶段即遭淘汰。针对上述现象,各方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改善和扭转,比如作为初审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近几年在播出机构报送作品之后,又增加了一道审核关卡,尽可能避免和防止疏漏缺陷。应当看到,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效果是明显的。

    尽管如此,从第27届中国新闻奖最终结果看,仍有8件广播电视作品被取消了资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

    改善建议

    从我个人对最近两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过程的观察,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加强节目创新和评奖工作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要求,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掌握好新闻舆论的重要阵地,强化意识形态主导权,始终坚持创新,把握工作规律,改进方法手段,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这是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新闻奖评奖工作的根本尺度。

    进一步完善中国新闻奖评选规则和办法,加大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参评作品的审核监管力度。近年来,针对评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新闻奖评奖规则和办法已经做过一些改进,如调整作品报送节目类别、播出节目时长限制等,此外还不断加大对报送作品的初审和公示力度,规范评选过程,最大限度保证评奖结果的公平公正。

    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第2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某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报送了时长3个多小时的“9·3大阅兵”直播节目,这个节目是当年的重大主题报道,结果初审就因为主持人两个口误被取消参评资格。在叹息扼腕的同时,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在评优和杜绝瑕疵、保证公平和内容质量之间,到底应该如何权衡?我个人建议,在初审的基础上,应当再增加一个专业复审环节,在内容质量和文字错别、口误之间甄别取舍,真正做到既保证作品质量,又不为枝节失误吹毛求疵。

    进一步关注广播电视作品形态变化,尊重行业规律。随着广播影视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节目形态也在不断变化。近些年,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出现许多新的样式,如季播节目、谈话节目、多媒体融合类节目等,已成为日常播出的常态节目。目前设置的评奖项目,仍是十几年前广播电视播出的传统节目样态,致使许多新的节目形态无法纳入到评奖序列,报送无门,令人感到惋惜。有两点意见可供参考:

    要处理好广播电视特点和新闻规律的关系。从中国新闻奖评奖角度看,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时政报道、国际传播,类别虽多,但在强调宣传导向和宣传规律的前提下,首先要遵循新闻规律,如果连5个“W”都没有,声音再好听,视频再好看也不可能获奖。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又能够突出体现自身特点,讲究好听好看,这才是优秀作品。今年获得广播访谈一等奖的《“新愚公”李保国》和广播专题二等奖的《三进五台沟》,就是这种既遵循新闻规律又能突出体现广播声音特点的典型作品。

    要处理好主题选择和形式创新的关系。报送中国新闻奖的广播电视作品,选题大多与当年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相关。主题重大是基础,如果选题轻薄琐碎,即使特点显明、形式新颖,也难能登堂入室。但目前的现状是,主题重大的作品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的作品却凤毛麟角,与习总书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还有距离。大题材小切口,创新形式做出特色,是广播电视作品创优的正道。今年获得广播专题二等奖的《三进五台沟》值得大家关注分析。

    进一步发挥获奖作品示范引领作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把评奖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真正发挥示范、标杆作用。建议中国记协充分利用中国新闻奖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获奖作品推介活动,让获奖的优秀作品真正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催化因子,让创新创优和评奖工作成为推进新闻队伍素质提升和宣传舆论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中国新闻奖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力。(本文作者王求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889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