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特色专栏讲述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02月23日 08:51:1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过去的一年过得咋样?面对新时代有啥新期待?”……2月2日起,安徽日报在重要版面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多路记者下到基层,入农村、进社区,与基层群众谈愿景叙期待,聊所思说所盼,通过专题策划、专题专版和全媒体报道,用故事说话、数据说话、细节说话,生动全面反映江淮大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气象、新作为,鲜活讲述新时代下百姓的浓浓获得感、甜蜜幸福感和和谐安全感。

  专题策划大手笔 厚重说“三感”

  今年1月以来,安徽相继降下两场暴雪,长时间的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广大农民如何抗灾自救?安徽日报精心策划,派出多路记者,分赴6市农村地区,下农田、入企业、进大棚,推出4篇《新春走基层 雪后下乡看农事》系列专题报道,报道通过扎实采访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多角度呈现因政府引导、科技进步等因素带来的抗灾救灾得力、农业生产给力的场面,揭示出面对灾害天气“从手足无措到底气十足,从损失惨重到毫发无损”的变化,巧妙展现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雪初霁,气温却不断地降。1月31日,沿淮淮北最低温度普遍到了-10℃左右。”《战低温,农业生产迎“大考”》报道一开头就描述了安微皖北地区的“冰冷场景”。“郭大叔,刚下过大雪,你的牛还好吧?”“牛舍里的温度在10℃以上,牛好着呢!”报道中,多次出现类似记者与农户的对话,以细致的采访、朴实的话语,生动反映基层农业抗灾的鲜活场景。

  大雪过后,为何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后续三篇报道分别解析原因、给出答案。《设施升级,农业抗灾更“给力”》中,记者采访细致扎实,分析得出硬化道路、高强度大棚和物联网技术等“硬件”条件是抗灾给力的重要原因。记者走进“春天般的厂房”,现身说法讲解物联网技术对温度、容氧、水质实施调节控制,为鱼类“温暖过冬”发挥的重要作用。

  硬件条件好,“软环境”亦优。政府部门的正确应对也是重要因素。《应对灾害的“底气”来自哪?》报道分析了政府部门为农业抗灾营造的“软环境”:如用草莓种植大户张殿兴这句“多亏了农业部门的预警信息,草莓大棚一个没倒”的感慨,说出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关键作用;通过细算农户的“保险账单”,农户获赔18万元等数据和案例,论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大雪后“菜价稳、菜篮足”,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原因何在?《产销两畅稳供应》报道为读者深度揭秘,通过走访菜市、农场,展示产、供、销多环节的保障措施,以“田间到餐桌”的线性顺序,反映了雪后农业生产的“安稳”和农民市民的“安心”。

  专栏专版大容量 全景看“三感”

  基层群众生活得如何?有何新期待?安徽日报用“重点报道+专栏+专版”等方式,生动反映安徽民生事业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风貌新气象,让新时代下基层群众的“小确幸”跃然眼前。

  “如今,年近70岁的陈泽申手捧着‘脱贫光荣证’,眼中闪烁着泪花:‘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终于脱贫了。今年,我们爷孙俩一定好好过个幸福年!’”在重点报道《挂上“脱贫证”迎来幸福年》中,细致的白描,细腻的笔法,捕捉了一位受党的好政策惠泽的贫困户,在顺利脱贫的那一刻,激动感动的温情瞬间,展现安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的累累硕果和显著成效。

  2月8日的《安徽日报》9版以“5篇报道+3幅图片”的整版报道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头条《文艺小分队 下乡送“年货”》描绘了铜陵市“迎新春文艺进基层”文艺小分队下乡演出,送“文化年货”的生动画面,反映基层文化部门保障农村群众物质、精神“双小康”的有力措施;《农民办“村晚”欢乐过大年》通过绘声绘色地描写“村晚”现场演出和“有才”的“农民演员”,展现安徽农民的自信自立、活力十足的良好形象;《搬离江心洲开启新生活》以现场采访和生动描写,展现移民搬迁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团圆房”,农民工温暖的“家”》描写了“夫妻房”“探亲房”这些城市建设者们“临时之家”的温情故事,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万二村的“旅游梦”》描绘一个皖南小山村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有笑有乐有掌声,有文有图有现场。《“文化年货”下乡来》《“村晚”迎新春》这两个摄影专版,以18张组图呈现了基层文化活动的火热场面。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唱念做打、挥毫泼墨……火红的色调,精美的构图,画面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扑面而来,新时代下欢乐祥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全媒传播大合唱 立体话“三感”

  报网互动、微端发声,融合传播、全媒“合唱”。安徽日报“两微一端”均开设了“新春走基层”专栏,在转载报纸报道的同时,以图片、视频等新形式,说民言民语、话网言网语,活灵活现地呈现新时代下安徽百姓的一幕幕动人故事和一张张“幸福笑脸”。

  安徽日报客户端专门开设了“新春走基层”专题,形式上采取“标题新闻+大幅导图”,醒目而突出;内容上采取“短文+多图”,直观而生动。

  “村里的公司挣了钱,要给村民发红包,过去不敢想的好事今天赶上了”……在安徽日报客户端“新春走基层”栏目头条,是《小岗村集体首次给4288位村民分红》的报道,导图中男子手举红包面露微笑。报道通过记者的现场目击,描写出小岗村村民从40年前“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收获的改革红利,展现了新时代的小岗村深化改革不停步,迈出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新步伐的生动实践。

  无人机航拍、动感的背景音乐,配上热热闹闹的文化活动和欢欢喜喜的表情特写……这段短短12秒的小视频《社区百家宴共叙邻里情》是记者用手机拍摄、后期剪辑而成,发布在安徽日报客户端、法人微博平台上。时间虽短,但画面冲击力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既视感和现场感,生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基层群众带来的欢乐幸福。

  偏僻小山村收到上海迪士尼乐园上千万元的大订单?在安徽日报法人微博上,一篇题为《上海迪士尼订单“飞”进安徽小山村》的短文,概述了一个皖南偏僻山村的小箱包企业接到迪士尼大订单的鲜活故事。作品立足新媒体特色,对原文进行“缩写”,以短短不到100字的概述抓住了眼球,将百姓的“三感”传播到受众的眼里、耳里、心坎里。(王弘毅 范春晓

  本文内容由安徽日报社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992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