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启中国报业新征程
2018年07月12日 09:26:54  来源: 《新闻战线》
【字号  打印 关闭 

    春风未泯,徐徐又度。早春三月,中国报业协会迎来30周年华诞。

  3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由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始引领世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欣逢盛世,见证不凡历程。中国报人不仅用笔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更以激情与智慧创造了事业发展的奇迹。这是中国报业的光荣,也是从业者的幸运幸福。

  今天的中国报纸,已经由单一的平媒,拓展到纸、网、端多渠道并进,成为文图、声音、影像等多介质呈现的全媒体。各级党报不仅是舆论宣传主阵地,而且基本组建了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传媒集团,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中国报业已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支重要力量。

  30年来,中国报业协会团结组织会员单位,加强中国报业与相关行业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协作,积极发挥报业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功能,起到了社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回望过去,不负时代,我们引以自豪;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

  新时代,因势而谋,努力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中国报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引导社会舆论是中国报人的天然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科学审视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对新闻媒体的性质地位、新闻宣传、国际传播、媒体融合和文化体制改革等诸多内容作出了深刻阐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也为我们报业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面对新的新闻舆论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习总书记对意识形态极端重要性的科学判断高屋建瓴,令人鼓舞,对中国报业从业者和管理者有着深刻的指导、启迪作用。中国报业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排头兵”,必须把“四个意识”放在首位,“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点推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为此明确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中国报人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要求中国报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必须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坚定地履行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准确、有效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报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行建设性的监督报道,全面记录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要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向上向善的舆论氛围,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新起点,应势而动,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四力”

  新时代,国内国际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增强党、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唱响主流声音,扩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21世纪以来,从手机报、数字报、电子阅读器到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中国报业一直在探索和找寻自己的发展道路。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如何确保主流媒体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和主动实践的关键问题。

  科技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使信息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生产主体多元化,机构、个体纷纷进入传播领域。内容平台、关系平台、服务平台都成为媒体。传播结构更加复杂,媒体终端日趋多样化,社交化传播成为常态,新的媒体格局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完全不同的新特征。移动互联时代,原有的媒体生态被打破,这对纸媒的颠覆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业务骨干流失严重,报业面临被边缘化、失去话语权的尴尬处境。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创新举措全面铺开,必然带来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经济新常态下,改革越是深化,越会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意识形态的引导力越需要增强。舆论越是嘈杂,意见越是多元,越需要理性引领。喧嚣的舆论环境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需求更加迫切、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认识到报业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团结稳定鼓劲的重要责任。

  满足社会期待、引领社会舆论,内容建设是关键。互联网时代,信息严重过剩,但优秀的原创内容仍然十分稀缺。专业内容和权威信息是报业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实的问题不是内容没有需求,而是生产满足不了需求,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内容、做好个性化的内容、做好用户需要的内容;现实的问题不是没有内容消费者,而是如何找到消费者,让内容抵达用户,影响受众,产生价值。

  新媒体时代,技术一直在变,甚至大数据、算法、AI新闻大行其道,但新闻本身的标准没有变,对专业新闻的需求没有减少。内容生产是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表达形式、呈现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新的媒体生态中,从内容生产环节就要有全媒体意识,要由单纯文字、图片转向文、图、音视频等全介质,满足多元载体、多屏阅读和多方互动的需求。发挥专业人才优势,生产更多关注度高、吸引力强、权威快捷的新闻产品,才能起到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廓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看法、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才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舆论环境,才能提升报业的影响力,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渠道建设十分重要,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新闻舆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主流媒体就应该覆盖到哪儿。让党的声音到达用户,影响受众,凝心聚力,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报业生存发展根本之所在。眼下,读者变成了信息消费者,有了充分的选择权,时时刻刻都能“货比三家”,随时随地可以用脚投票,看不看由内容决定,看谁的则是渠道和形式起决定作用。报业要适应分众化趋势,准确分析、定位自身读者群,突出专、精、深、特的内容特色,报网端等多渠道、多平台传播,运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方式更生动、更直观地呈现内容,才能实现最广泛的覆盖。

  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媒体技术迭代迅速,新兴应用层出不穷,信息消费模式与行为也不断发生变化。对媒体新格局、传播新业态、发展新趋势,报业认识要到位、方法要对路、措施要得力,要关注、研究受众。现阶段,报业的产品黏住用户、影响用户甚至产生经济价值,既要重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要考虑使用场景符合受众的习惯;既要有内容产品,还要有社交产品和服务产品,特别是本地化服务产品。要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提升服务能力,拓展全新市场,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新报业,乘势而为,着力构建现代立体传播体系

  报业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产业属性。把事业做好,把产业做大,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承担使命职责的保障。

  传媒业是与时俱进的产业,不断创新是灵魂。面对新的媒体格局,报业如何应对,不一定有统一的方法;新时代,媒体产业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报业会是什么形态,我们也很难清晰描绘。但是,有形态多样的内容产品、有手段先进的传播渠道、有产业竞争力的媒体才称得上是新型主流媒体。在新兴渠道上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在多元社会思想意识中具备一锤定音的影响力,在推动形成思想共识、情感共鸣、行动共进上有引导力,有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经济实力,才是新时代的新报业。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报业要坚定地走融合发展之路。新时代,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纳入中央顶层设计,成为保障中国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党在未来有效引领新闻舆论的大势所趋。

  面对众声喧哗的舆论场,融合发展的着力点是吸引受众。利用专业专长,优化品牌架构,为日益成熟而庞大的消费群体定制信息产品和服务组合,这是报业应该把握的重要机遇。只有牢牢吸引读者和用户,才能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能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才能实现自身事业的壮大。

  面对新兴渠道的挑战,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报业要用优质内容的刚需、用原有的品牌认知度,巩固既有用户、吸引新的用户,并通过互动式营销等经营形式的创新,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从认识上说,报业对融合的趋势十分认同,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或经验。但是,实践中问题依然不少。有的满足现状、不思改变;有的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还有的依然用传统思维搞融合,要资金、等项目;也有的因为各种原因交了大笔学费,变得畏首畏尾,导致裹步不前。摸清规律,理清思路,才能明确方向。报业需要深入探索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深刻了解在内容制作模式、传播渠道、传播平台、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新兴媒体与传统报纸的区别在哪里,有哪些相似之处。

  新形势下,老报纸要转型新报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通过建设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和平台终端,使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不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打破体制机制的约束和壁垒,弥补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短板,解决好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必须创新经营理念,探寻多元盈利模式,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经营收入,增强整体实力。

  新时代,报业深化改革的难度加大、任务加重。新征程,报业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达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全国报业都在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寻求变革的新动力。当前,报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及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未来,技术创新将是推动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通过新技术手段转变发展和盈利方式,通过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使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报协曾提出“政治方向上把握精准,融合发展上发力精准,新兴产业上布局精准”和“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传统产业,优化体制机制”的“三精三优”工作部署,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全国报业在融合发展上精准布局、精准施策。

  几年来,许多报社在内容创新、传播互动、架构重组、流程再造等融合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为全国报业提供范本,降低“试错”风险。今后,中国报协将大力引导报业通过跨界经营、多元发展、上市融资等渠道,不断延伸产业链,发现新的增长点,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30年,中国报业有过辉煌的荣耀,也经历了转型的痛苦。新时代,新征程,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激流汹涌,挡不住勇者之舟。新时代的中国报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击楫奋进,谱写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的新篇章。(张建星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此文为《中国报业四十年》序言)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李洪雷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318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