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记者要做一名“好翻译”
2018年12月21日 10:21:0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要做一名优秀的科技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学会“第二新闻语言”,学会做一名“好翻译”,把艰深难懂的科研工作“化繁为简”,使其通俗易懂,引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读懂、爱读。

    一方面,只有自己弄懂,再转化成相对简单的语言讲述方式,才能让读者看懂、看明白科技报道。那么,怎么让这些高端技术听上去变得简单起来呢?又如何让科研人员能主动抛开枯燥说辞,讲一些普通读者能听得懂的内容呢?答案是请科研专家用最简单浅显的语言“讲故事”,并尽量向读者平时能接触到的生活领域靠近。另一方面,植入当下热点,善于找到读者“兴奋点”。

    全球关注的2018年度诺贝尔奖不久前揭晓,3位来自美国、英国的科学家摘取了诺贝尔化学奖。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大部分津津乐道的读者只记住了获奖者的奇闻逸事、900万瑞典克朗的高额奖金,而对一些媒体报道的“酶的定向进化”,以及“多肽与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贡献,却觉艰涩难懂,让一些读者读来如坠云里雾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势下,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创新,随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产业化项目的增多,科技新闻在各地党媒新闻稿件中的比例和重要性也随之提高。但是,写作不够通俗甚至枯燥难懂、读者不爱看,成为科技新闻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新闻记者是科技成果、科学知识的传播者,那么记者如何让科技新闻变得通俗易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呢?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科技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学会“第二新闻语言”,做一名科技新闻的“好翻译”。

    自己先弄懂学会

    科技新闻写得艰涩难懂,让内行跌眼镜、让读者看不懂,其实这是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记者在采访中压根就没有搞清楚,这一个个专业名词究竟是什么东西,采访对象科研成果到底实现了哪些领域的突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嘉兴日报·南湖新闻》有一个已开设了近10年的专栏,专门报道介绍嘉兴科技城的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累计以专题、专版的形式采写刊发报道500余篇,积累了相对丰富的采写经验。

    作为G60科创走廊上的重要环节,地处红船起航地嘉兴市的嘉兴科技城,其建设和发展历来受到各方重视。目前,嘉兴科技城已集聚了大批科技机构和企业,仅“国千”“省千”人才就超过100名,其中不少是海外知名实验室归来的高端人才。在这些科研、创业人员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认真严谨。笔者在采访中就曾遇到过不少博士,讲到专业环节时,经常讲着讲着就会拿出一块小黑板“诲人不倦”。

    只有自己弄懂,再转化成相对简单的语言讲述方式,才能让读者看懂、看明白科技报道。那么,怎么让这些高端技术听上去变得简单起来呢?又如何让科研人员能主动抛开枯燥说辞,讲一些普通读者能听得懂的内容呢?答案是请科研专家用最简单浅显的语言“讲故事”,并尽量向读者平时能接触到的生活领域靠近。

    多点触控功能大屏,这是一项精英引领人才项目,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该技术可以应用在文物鉴定上,可以随时随地、无任何遗漏地展示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于是,便请科研人员细细描述,“再现”了一个拍卖会镜头:厚润、莹亮的釉面,釉色白中泛青,花枝缠绕的构图繁缛华丽,两名垂髫童子笑容可掬,婴儿肥的脸上,甚至能看到浅浅的酒窝……通过栩栩如生的叙述,在让读者看得懂之余,不由感叹这项360度无死角的点触技术的精妙之处。

    继电器是智能家居的一个关键部件,但它究竟起到怎样重要的作用呢?记者从读者最关注的用电切入,请科研人才以一户普通家庭为例子,通过一个个详尽具体的数据,让读者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科技产品,可以让家中的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听话”,不但一年可以减少电耗高达385度,更能让主人在下班后第一时间吃上热饭,即使身在办公室也能遥控操作家中的窗帘、电灯、洗衣机等。

    善于找读者“兴奋点”

    由于科研成果或科技产品应用广泛,理论深、专业术语多,不少读者对此并不感冒。那么,如何提高科技新闻的阅读率,让更多读者感兴趣呢?那就是植入当下热点,善于找到读者“兴奋点”。

    广场舞的健身功能和喧闹扰民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因此而引发的纠纷矛盾并不少。在采访一家科技企业时,记者了解到,该企业的科研成果是声学定向转换技术,通俗点说就是实现声音的定向传播。

    了解到这点,记者一下想到了当下比较突出的广场舞扰民热点,便采写了《你跳你的“最炫民族风”我睡我的安稳觉 广场舞扰民?中科声学公司成功研发“利器”》一稿。由于稿件切中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稿件首发后,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甚至央视的关注,纷纷派出记者采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对普通读者而言,其“兴奋点”可以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可以是身边的亲人。在每个家庭中,孩子和老人永远是最被关心的两个对象。但因为前者年幼、后者年老或患老年痴呆等原因,经常会发生走失甚至出现意外的悲剧。

    前几年,记者采访了一家由海归创办的科创企业,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定位器。为了使该报道尽可能接地气,引发读者的关注,记者将报道着眼点放在读者关心的老人和儿童身上。年幼儿童或智障老人只要佩戴上一块智能定位牌,无论位于哪个位置,所处环境如何,是否安全,家人都可以通过手机、PAD即时获悉情况。这样,一篇原本枯燥难懂的科技新闻,勾起了不少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读者的极大关注,看起来也会有意思得多。

    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记者只要学会做一名“好翻译”,一样能把艰深难懂的科研工作“化繁为简”,使其通俗易懂,引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读懂、爱读。

    (作者杨秀娟单位: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68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