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铎:探索路上不停步——我的新闻摄影之路
2019年04月26日 16:22:40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一幅老照片,感动百万人

    有件事,我至今依然难以忘怀。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

    2015年9月3日大阅兵结束的当天,网名为“周顾北的周”的一句“这盛景,如你所愿”的微博和一幅周总理的黑白照片,迅速在网上转发和传播,至4日上午,转发量竟然超过一百万!许多网友看了这句微博和这幅老照片,流下了热泪。

2015年9月3日,网名“周顾北的周”“这盛景,如你所愿”微博截图(蒋铎供图)

    当时转发最多的一句话是:“开国大典,飞机不够,你说那就飞两遍。现在不用了,飞机要多少用多少!”这句话既是历史的回顾,又是现实的写照,内涵丰富,令人感慨良多。其它转发语还有,“戳中泪点,总理如你所愿,祖国强大了!”“十里长街,总理犹在,突然泪目。”“敬爱的周总理,国泰民安,我们中国发展得很好,中国在一步步强大,您要一直看着!”“如你所愿,我辈当自强不息,致敬!”“唉,看到照片让人特别想哭,总觉得周总理有未完成的事。”

    这件事有力地传达出中国人的爱国心、凝聚力和正能量。网友对于照片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照片本身的内容,而是升华为对于周总理为国家民族命运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敬仰之情,升华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这是弥足珍贵的。

周总理在1968(蒋铎摄)

    这幅老照片是我于1968年10月1日拍摄的,距2015年9月3日大阅兵已有47年。那年国庆,我从镜头中发现周恩来比两年前明显消瘦和憔悴,我的心为之一颤,我知道他是累的。当时,我们拍领袖都着眼于表现他们的神采奕奕,笑容满面。我也是如此,但我没有完全遵守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拍下了当天周恩来那忧郁的眼神、疲惫的神态。虽然当时未能发表,但若干年后看到这幅照片,就令人想起周总理当时的艰难处境。摄影界一位知名教授评价说,“周恩来历来给人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印象,为什么突然变成这般疲惫和苍老?这是被当时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折磨的”“这幅照片很典型地透射出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后来,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幅作品。

    一幅老照片被大阅兵唤醒,竟然感动了这么多人,是我始料不及的。它今天的影响,决定的因素是周总理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这幅照片的拍摄过程,也使我认识到,作为现场人物肖像摄影,包括领袖的现场肖像,除了抓拍他们通常的满面笑容,更要表现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个性化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周总理那忧郁的眼神、疲惫的神态,这幅照片就不会瞬间打动那么多人。

    新媒体时代,报、网、端、微、屏齐发力、共相融,人民日报覆盖的读者群多达8亿多!新闻摄影机遇更多,舞台更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闻摄影记者要与时俱进,增强“四力”,以生活为师,深入探寻新闻摄影规律,不断创作出更多生动鲜活、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来源: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曼叶平整理)

 

    蒋铎简介:

    1937年5月生于北京,高级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摄影组组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3年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授予的特殊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摄影家。2018年被《人民摄影报》评为“第二届十杰人民摄影家”。曾多次担任重要新闻评选评委。

    代表作品主要有:《见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总理在1968》《承包第一年》《开学典礼上的新教师》《麦客换上新装备》《生活中不能没有排队》《目光》《童年》等。著有新闻摄影理论专著《抓拍——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安雪晴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012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