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 题:科研人员吃了定心丸,以后只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刚 蔡玉高 蒋芳
“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明确表述,给科研人员吃了颗定心丸。这意味着,大家以后只需要负责“撸起袖子加油干”,其他的都不用牵扯精力了。
成果转化没有热情,人才评价机制单一,项目经费管理教条……近年来,这些问题成为困扰科研人员创新的掣肘,也成为每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让人振奋的是,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政府每年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放出了“大招”。
【大招一】“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职称靠论文,经费靠项目,成果靠验收”的评价体系,使人们成天围着项目和论文转,不利于沉下心来做科研。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要想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首先要改变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得非常明确。接下来,就看怎样将评价与考核权真正下放给高校和科研院所。”
对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自主权,我国早已形成共识,但推进过程中面临权力“放不下”和“接不住”的问题。政府部门不愿意放掉人事权和财权,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现代治理结构,存在被滥用的问题。
崔向群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可以预期,我国将积极改革,在推进放权和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内部治理上取得有效进展。
【大招二】“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
“如果因为是事业编制,明明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后却无法分红,换了谁都没有积极性。”崔向群认为,对于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很多地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探索。这是推进成果转化的重要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表示,大胆探索将市场规律应用于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是理念上的突破,非常值得期待。政府为优化科研及创新环境“放大招”,将有效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科技报国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二字说明好政策还要有好落实,必须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将政策落下去,真正发挥作用。
罗永章还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从制度上确保实施过程规范、专业、公开、公平。
【大招三】“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
随着国家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经费大幅增加。如何让科研经费花得好、用得活广受关注。
“以前很多科研人员报销经费,因为相关手续太繁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张新民说,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是困扰科研人员多年的问题。
可喜的是,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不仅使经费报销更加便捷,还聚焦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间接费用比重、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等一系列科研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
崔向群认为,该意见提高了项目经费使用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落实。罗永章认为,实施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一定要瞄准成果转化,建立客观公正的项目评价预估制度。对补齐国家短板、群众迫切需要、摆脱国外垄断的科研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已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项目,则持续加大支持,促进成果扩大和升级创新。(参与采写记者:呼涛 陈诺 张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