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首页
专访十八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四个结合”建设山区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12日 09:52:41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11月10日,新华网十八大代表访谈组独家专访十八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新华网记者张志国 摄

    对话嘉宾:十八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

    对话记者:新华网记者杨理光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曾经是重要的煤炭产地,发挥着为首都贡献“一盆火”的功能。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处于转型之中的门头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门头沟又是如何通过生态建设改善和发展民生的?10日晚,新华网十八大代表访谈组独家专访了十八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

    “四个结合”建设山区生态文明

    杨理光:韩书记,您好。今年春天我和其他媒体一起到门头沟“走转改”,看到了棚户区改造的进展,当时是您在现场介绍情况。棚户区是历史上开采煤炭等资源留下的印记,现在那里的居民正在搬进新居,门头沟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很大的转变,过去主要产业是煤、石灰、沙子等,现在倡导旅游文化休闲,绿色生态产业。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把生态文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请您谈一谈门头沟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韩子荣:十八大报告确实非常振奋人心,我有很多感受和体会。其中最深的是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了“五位一体”格局。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生态文明建设和门头沟区的发展非常吻合,并且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门头沟区有上千年的采煤史,也是个纯山区,在历史上以资源开采为主业,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门头沟要成为首都西部的生态涵养区,发挥首都西部屏障的作用,全方位修复生态、涵养生态,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近年来关闭了污染企业,同时开始修复生态,进行小流域治理,恢复自然本来面目。

    十八大后,门头沟要在一个全新的高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十八大精神,把门头沟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最高水平上实现市委市政府对门头沟区的定位。

    杨理光:对于门头沟区来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您认为有哪些关键?

    韩子荣:我认为门头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四个结合”。第一是要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下大力气修复生态;第二是要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地规划设计门头沟的城市和城镇建设;第三是要和培育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整合旅游资源,做好产业规划,形成全区发展新的支撑;第四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杨理光:说到改善民生,我上次采访的棚户区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门头沟区近年来在民生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韩子荣:在民生建设方面,门头沟区是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开始的,棚户区改造是我们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最急切的期盼。我们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让10万棚户区老百姓住进新楼。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着重进行了公共服务布局的调整,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建设,完善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配套服务,借助棚户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另外还有大量公园建设、水系治理,也都是百姓关注的民生重点内容。

    11月10日,新华网十八大代表访谈组独家专访十八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新华网记者张志国 摄

    “网底”织密了,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

    杨理光:您谈到的加大公共服务建设、棚户区拆迁改造等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管理体制,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韩子荣:十八大报告对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应该说,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全社会积极努力探索的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即“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

    我觉得,这个体制的架构是非常科学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在发生转变。从以前的政府大包大揽主导社会建设的形态,到发挥各自力量,政府做政府的事情,社会做社会的事情,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公众参与,这个“五位一体”的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杨理光:具体到门头沟区,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韩子荣:社会管理的“网底”是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新的平台和空间。只有“网底”织密了,这个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在社区管理和村民自治中,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保障作用,领导各种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其次,党组织要带领群众监督村委会、居委会。同时,党和政府又不能包揽一切,让社会组织发挥出作用来。

    在我们基层的工作中,法制的保障是关键。在社会出现矛盾的时候,百姓有“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我们要扭转这一局面,让百姓能够通过司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法律意识,要用法律的思维执政。要把风险评估机制放在首位,政府在决策重大建设、重大事项、大型活动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就能杜绝“拍脑袋决策“,就能避免引起社会问题。

分享到:
( 编辑: 黄庭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