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大会堂铃声响起,工作人员提醒政协委员进入会场,大会即将开始。 [ 2010-03-09 08:54:52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孙家正]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廖晖、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张梅颖、孙家正、李金华、郑万通、王刚、陈宗兴。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上午的会议议程是继续进行大会发言,会议将有16名委员发言。 [ 2010-03-09 09:00:47 ]
[孙家正]首先请张世平委员发言,请高金榜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01:19 ]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张世平]我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题目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职工收入分配权益》。 [ 2010-03-09 09:02:02 ]
[张世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劳动群众平等参与社会分配权益的基本保障。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职工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忽视、侵害职工收入分配权益的现象依然严重。去年全总就此专项调研,了解到: [ 2010-03-09 09:02:13 ]
[张世平]一是低收入职工比例大,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农民工群体。调查显示,被调查职工月均工资2152元,为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均工资88%。其中低于此标准的占67.2%;低于标准50%、每月只拿1000元左右的占17.3%;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占4.8%。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职工月均工资1423元,其中尤以农民工居多。 [ 2010-03-09 09:03:20 ]
[张世平]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呈现利益群体分化态势。2008年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为4.77倍,有的高达10倍。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至2008年17.95倍。在一般企业中,干部与普通职工、城镇工与农民工、正式工与劳务派遣工之间,也存在明显不合理收入差距,特别是劳务派遣工,工资收入仅为同岗位正式工的一半左右。 [ 2010-03-09 09:03:49 ]
[张世平]三是侵犯劳动报酬权益问题突出,劳动争议案增多。2009年有14.4%的职工被拖欠工资,比2007年高10.3个百分点。近60.2%的职工有超时劳动现象,其中劳动密集型、私营企业人均周工作51.8和53.16小时。37.6%的职工领不到或未能足额领到加班费。2009年1—9月因收入分配引发劳动争议案51.9万件,占全部劳动争议案36.4%,1月份引发群体事件1150余起,涉及职工14万人,金额10.5亿元。 [ 2010-03-09 09:04:16 ]
[张世平]四是社保制度不够完善,再分配“逆向调节”问题突出。由于社保强制性不足,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62%和60%。农民工的参保水平更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不足20%和31%。许多劳务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低于工资水平,甚至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与此同时,央企却占据了90%以上企业年金市场,通过补充保险进一步拉大二次分配差距。 [ 2010-03-09 09:04:44 ]
[张世平]五是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工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1997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2002至2009年,我国GDP年递增幅度10.13%,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8.18%。23.4%的职工5年间未增加工资。近年物价房价上涨,造成部分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 2010-03-09 09:05:42 ]
[张世平]调查显示,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最大的不公平。中国工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功臣,这一点连美国《时代》杂志都承认。尊重职工群众,维护他们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需要。为此建议:一、加强国家政策调控,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促进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作为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目标,确保广大职工特别是普通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2010-03-09 09:06:17 ]
[张世平]二、尽快出台《工资条例》,对工资支付范围、标准、程序作出具体规定,赋予政府部门一定的指导和裁决权;尽快修订《刑法》,明确对欠薪逃匿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完善《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强化执法监督和劳动监察,运用法律力量确保职工收入分配权益不受侵害。 [ 2010-03-09 09:06:51 ]
[张世平]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制度,提高其实效性;健全最低工资制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岗位工资增长;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纠正企业劳动定额无人监管的现象。 [ 2010-03-09 09:07:16 ]
[张世平]四、以非公和中小企业为重点,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支持工会或职工代表开展协商,提高职工对工资分配的参与度;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克扣工资问题;引导国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约束机制。 [ 2010-03-09 09:07:37 ]
[张世平]五、提高社会保险水平,加强政策配套研究,确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落到实处;着力解决行业垄断带来的分配差距,通过征收资源占用税等措施控制薪酬水平,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健全个人收入税收调节体系,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 2010-03-09 09:08:00 ]
[孙家正]现在请高金榜委员发言,请马国湘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08:25 ]
[全国政协委员 高金榜]我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题目是《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几点建议》。 [ 2010-03-09 09:09:24 ]
[高金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关系到节约用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问题。为此,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于2009年11月赴江苏、山东两省进行了专题调研。 [ 2010-03-09 09:10:17 ]
[高金榜]各地反映,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利用效率,保护耕地;有利于逐步实现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分享发展的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土地资源集聚和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加快新农村建设。 [ 2010-03-09 09:11:47 ]
[高金榜]在调研中也发现几个需要予以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产权主体不清。许多村民小组并不能决定其所有的集体土地的处置,而是由村委会甚至乡镇政府代替。而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不完整,难以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 [ 2010-03-09 09:13:03 ]
[高金榜]二是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危及耕地安全。法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作了限制性规定,但受利益驱动,私下交易难以杜绝。一些农村集体组织的耕地保护意识淡薄,总想通过各种手段将农用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追求土地短期利益最大化。 [ 2010-03-09 09:13:44 ]
[高金榜]三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影响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如何征税缺乏法律依据,造成土地税费流失,也造成两个市场取得土地的成本不一样,使得统一的土地市场难以形成。许多农民已经在城市里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甚至有了自己的房产,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不能实现土地财产权,不愿放弃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占有两份资源。 [ 2010-03-09 09:14:05 ]
[高金榜]四是收益分配不规范、不合理。要么各级政府对流转管得过死,政府收益分配比例过高;要么集体土地所有者绕开政府进行私下交易,侵占由国家投资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甚至出现集体土地使用者私下流转的情况,造成集体和国家土地收益的双重流失。 [ 2010-03-09 09:14:25 ]
[高金榜]五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相对滞后。农民住宅分散,乡镇企业分散,占地面积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了土地资源,也难以获得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规模效益,难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难以实现集聚效益。 [ 2010-03-09 09:14:44 ]
[高金榜]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八点建议: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主体,并通过土地登记发证,理清乡镇、村、村民小组三类主体的产权界限,避免产权主体虚置与权能重叠。二是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场管理规定和交易规则,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地价评估、交易代理、纠纷仲裁等相关服务。 [ 2010-03-09 09:15:10 ]
[高金榜]三是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税费标准,征收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税费体系,公平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税负,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四是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理顺收益分配关系,确保农村集体和农民成为流转收益的主要获得者,同时确保集体和国家土地收益不流失,将其用于社会,造福全民。 [ 2010-03-09 09:15:38 ]
[高金榜]五是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鼓励试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政策,推动长期进城并在城镇具有相对固定职业的农民真正转变为城镇居民。六是完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重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大量减少人口较少的自然村,使人口逐步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 2010-03-09 09:16:11 ]
[高金榜]七是强化土地用途管制,集体建设用地的安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依法进行,统一管理。八是在总结试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谢谢大家! [ 2010-03-09 09:16:49 ]
[孙家正]现在请马国湘委员发言,请吴焰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17:37 ]
[全国政协委员 马国湘]我和张榕明副主席联合发言的题目是《加强职业教育的软实力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 2010-03-09 09:19:08 ]
[马国湘]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增加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等硬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突显:一、办学思想功利化和人才培养工具化的问题显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足,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难以持续。 [ 2010-03-09 09:19:59 ]
[马国湘]五、职业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能动性不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节奏。六、缺乏一大批具有强烈使命感、引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职业教育家。 [ 2010-03-09 09:21:35 ]
[马国湘]二、素质教育亟待加强,职校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进,德育教育中如何育德的问题依然尖锐。三、在人才培养中主观地把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相分隔,导致这两种能力难以并重并举、融合统一。四、职业教育的国家级政策咨询平台及其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影响着政策和制度建设的质量和进程。 [ 2010-03-09 09:20:35 ]
[马国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职业教育软、硬实力建设的不协调,正成为制约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我们建议:第一,尊重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职业教育同样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育人。重视对教育规律、职业规律、产业规律、社会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融合研究及实验,在职业教育相应评估和示范学校的建设中增加内涵建设指标的权重。第二,树立面向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观。改革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面向不同教育层次,将国学教育和义工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必修课,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 2010-03-09 09:21:46 ]
[马国湘]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应具体政策。将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列入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效果纳入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将创业带动的就业数字计入就业率考核或单独考核。同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学的融合,大力开展创业实训教育,对职业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及相应实训平台给予财政扶持。第四,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智库建设。该智库有别于教育部所属的教育科研机构,主要为中央政府开展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提供服务。建议依托全国性职业教育人民团体建设职业教育国家智库,尽快组建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由全国性职业教育人民团体承担职业教育国家智库,既能发挥职业教育家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又能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2010-03-09 09:22:11 ]
[马国湘]第五,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学校法》,通过立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明确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分工,完善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落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法》必须作出明确规定。要给予职业院校相应的自主招生权、专业设置权,提高它们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性。教育部应建立专业目录公共服务平台,承担专业设置的指导、检查、备案和预警功能。 [ 2010-03-09 09:23:33 ]
[马国湘]第六,营造培育职业教育家的大环境。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职业学校行政级别,改革职业学校的人事政策,让教师安心教书,让管理者精心办学。大力宣传和表彰职业教育家。建议教育部成立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奖励基金会,设立职业教育家政府奖。定期表彰,大力宣传,给予重奖。积极改善职业教育办学者的待遇。改革职业院校薪酬制度,提高办学者的待遇,让他们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政治上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中占有一定席位。 [ 2010-03-09 09:24:09 ]
[马国湘]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重视技能、重视技工要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文明风尚”,“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希望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谢谢! [ 2010-03-09 09:24:46 ]
[孙家正]现在请吴焰委员发言,请王晓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24:55 ]
[全国政协委员 吴焰]我发言的题目是《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 [ 2010-03-09 09:26:28 ]
[吴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需求、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不仅可以促进金融及其他要素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启动农村的生产型消费,保护农村生产力,而且能够优化财政支农的方式和途径,实现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有效提升农民的保障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提升农业农村再发展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 2010-03-09 09:27:21 ]
[吴焰]一、充分利用保险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升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能,增强农业农村再发展能力。我国城乡再发展能力差异突出表现在农民贷款难这个问题上。2009年,我国经营性贷款中的农户贷款仅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7%。农民贷款难,在实际操作层面表现为农民寻求担保和抵押难。我国农民的资产构成较为单一,有效担保物范围狭窄,农民的住房、土地等都不能成为小额贷款的有效担保物。通过保险机制将重要的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纳入保险保障,实现银保互动,可有效解决农民不能贷、信贷部门不敢贷的问题。 [ 2010-03-09 09:27:45 ]
[吴焰]二、充分利用保险机制进一步稳定农民的预期,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型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特点是,农民的生产型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消费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购买农用生产资料。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这种生产型消费直接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张,对于扩大农业再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保险机制为农民提供养老、健康、意外伤害等制度保障,有利于稳定并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预期,使农民敢于拿更多的钱用于生产型消费。 [ 2010-03-09 09:28:10 ]
[吴焰]三、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分散农业生产风险,实现对农村生产力的有效保护,为农业生产构筑必要的风险屏障。我国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自然灾害以及市场风险直接地传导给农民。由于担心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农民不敢投入过多资金。以保险机制构建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可消除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激发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当发生灾害损失时,既可以保障农民的投入,又可以使农民及时获得相对充足的再生产启动资金。 [ 2010-03-09 09:29:23 ]
[吴焰]四、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实现财政支农投入的放大效应。比如,某市政府利用保险机制,将300万农民的新农合服务委托保险公司承办后,政府从事新农合的工作人员从拟定的519人减至56人,行政管理费用大幅降低。在财政资金的支农方式和途径上,保险机制可实现少量的财政投入撬动巨大的社会资源,提高财政投入惠及范围。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补贴79.8亿元,带来的是3812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覆盖1.33亿户农户,实现了财政资源“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 2010-03-09 09:29:59 ]
[吴焰]五、充分利用保险机制增强对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的保障水平,有效提升中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综合承载能力。在征地补偿款一次性的简单支付方式下,如果被征地农民因缺乏相应的理财能力,或过度消费,或盲目投资,或创业失败,征地补偿款消耗殆尽而又没有土地可以依托、无新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一群体极易成为我国社会未来的不稳定因素。通过保险机制,构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保障,从制度层面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随着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农民工的保障成为农村发展变革中面临的又一问题,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他们的保障显得尤为薄弱。对此,在现有的城镇保障体系承载力有限时,有必要通过保险机制加以辅助解决。 [ 2010-03-09 09:32:00 ]
[吴焰]为充分发挥好保险机制的上述作用,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信贷与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建设,把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与信贷的资金安全需求结合起来,激活农村金融服务。 [ 2010-03-09 09:32:15 ]
[吴焰]二是进一步拓展农村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扩大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地区和补贴比例,并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 2010-03-09 09:32:32 ]
[吴焰]三是建立健全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长效机制,使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推进这一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 [ 2010-03-09 09:32:45 ]
[吴焰]四是鼓励发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相关保险等,特别是通过保险机制等多渠道妥善解决好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保障问题。谢谢大家! [ 2010-03-09 09:33:08 ]
[孙家正]现在请王晓委员发言,请蔡继明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33:28 ]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王晓]我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言,题目是《努力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 2010-03-09 09:34:16 ]
[王晓]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认识和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正根本性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动员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09年底,30岁以下网民占我国3.84亿网民的60%以上,未成年网民超过1亿,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使用网络不当或过度使用网络,会在身体、心理、社会生存能力、行为模式选择等方面受到伤害,特别是网络色情和暴力有害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网络沉迷很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身体健康和正常性格发展,高速变革社会中复杂社会现象的网络放大效应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极端社会心理和认识等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 2010-03-09 09:34:45 ]
[王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我们要看到,建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面,我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角度,提出三点建议。 [ 2010-03-09 09:35:04 ]
[王晓]第一,严厉打击网络色情、暴力有害信息。依法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网络色情、暴力有害信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通行做法。我们呼吁政府坚决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尽更大的努力又准又狠地严厉打击网络色情、暴力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建议政府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积极干预,加大对传播色情和暴力有害信息的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传播者等的惩治处罚力度,坚决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尽快完善互联网信息生产、发布、传播等环节的制度性安排,强化对网络接入、网络内容、网络用户行为的日常管理,鼓励支持健康网络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毫不手软地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 2010-03-09 09:36:31 ]
[王晓]第二,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沉迷。我国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内容集中在网络游戏上。建议政府在鼓励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体系,综合考虑不同产业和项目选择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影响,充分体现国家行为的导向性,使法律和政策效应更好地转化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效应。针对网络游戏等行业,在标准制定、市场准入等方面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研究制定网络游戏产品的前置性强制标准,设定非色情和非暴力的严格规制,设定不同版本游戏使用对象年龄的严格限制,设定游戏道具真实参与价格的严格限制,设定游戏升级和总时间长度的严格限制,从源头上规范网络游戏的设计和生产,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沉迷。 [ 2010-03-09 09:38:07 ]
[王晓]同时,可考虑发挥信贷、税收的杠杆作用,引导网游公司等利益相关者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产品,并出资建立公益基金用于预防和矫治网络沉迷。建议互联网行业加强自律,倡导从业人员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 2010-03-09 09:38:32 ]
[王晓]第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社会观察是青少年形成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青少年生活经历相对有限,但借助网络媒体的主动或被动的社会观察却非常丰富。共建共享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看到,互联网对社会事件特别是一些复杂社会现象的迅速放大对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观察有着较大影响。网络媒体应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充分考虑一些复杂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心理可能产生的冲击,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一道,帮助青少年更理性、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 [ 2010-03-09 09:39:20 ]
[王晓]共青团、青联组织愿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编好新形式的网络素养教材,尽快筹建未成年人综合性网站,制作青少年健康上网题材影片等艺术作品,积极探索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网络行为习惯的有效路径,努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 2010-03-09 09:40:04 ]
[孙家正]现在请蔡继明委员发言,请左焕琛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40:29 ]
[全国政协委员 蔡继明]我代表民进中央发言,题目是《加大统筹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 2010-03-09 09:41:39 ]
[蔡继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把“发展小城镇”确认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我们认为,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重提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2010-03-09 09:42:24 ]
[蔡继明]2009年,民进中央与重庆、宁夏、江苏、广东、湖北等省、市委共同就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并向有关方面提出多项建议。我们认为,当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需要重点加强的是以县级市为主的中小城市和近2000个具备相应基础设施、就业条件的重点镇,而不是遍地开花。如果不区分重点,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城镇无论大小一哄而上,必然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加剧城市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 [ 2010-03-09 09:42:47 ]
[蔡继明]我们在调研中还看到,自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有关部门虽然也做出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但由于没有形成推进的合力,仍然是“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 [ 2010-03-09 09:43:11 ]
[蔡继明]当前中小城镇发展中还存着如下制约因素:一是政策支持不到位,重点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处于“不农不城”的政策真空地带; [ 2010-03-09 09:43:28 ]
[蔡继明]二是缺乏科学规划和有力引导,一些城镇一味谋求空间扩展,造成大量建设用地无效使用; [ 2010-03-09 09:43:43 ]
[蔡继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城镇集聚与辐射功能难以发挥; [ 2010-03-09 09:44:10 ]
[蔡继明]四是产业发展滞后,就业渠道狭窄,难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 2010-03-09 09:44:20 ]
[蔡继明]中小城市和重点镇的建设纵向涉及到中央、省、地、县各级政府,横向涉及发改委、建设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十几个部委,需要中央政府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的统筹力度,形成支持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的合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 2010-03-09 09:44:43 ]
[蔡继明]1.纳入“十二五”规划重点。国务院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主导战略,在制度安排、政策引导、措施落实等方面给予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 2010-03-09 09:45:03 ]
[蔡继明]2.建立协调机制。建议国务院设立城镇化建设部际协调机构,制定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的总体指导意见和专项扶持政策;在省市层面,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建立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中小城镇建设。 [ 2010-03-09 09:45:18 ]
[蔡继明]3.制定发展规划。中央政府要协同地方政府,按照东、中、西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总体战略目标,科学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化中小城市和重点镇空间布局;修订中小城市和重点镇指标体系,除经济和人口指标外,要增加诸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指标。 [ 2010-03-09 09:45:38 ]
[蔡继明]4.设立专项工程。国家设立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建设专项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启动,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将各部门用于公共服务建设的项目资金整合打包、统筹使用。如农村的交通建设资金可用于加快中小城镇周边的道路建设,学校建设资金可用于加强中小城市和重点镇的学校建设,卫生医疗资金可用于加强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医疗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农民工居住和生活条件改善工程,加快适用的基础设施建设。 [ 2010-03-09 09:46:03 ]
[蔡继明]5.集成政策支持。一是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建设提供土地支持。二是建立符合中小城市和重点镇特点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的金融政策支持。三是按照“新城镇新体制”的要求,建立一个责权相配、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的重点镇管理体制。四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中小城镇建设。 [ 2010-03-09 09:47:25 ]
[蔡继明]总之,加强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需要中央政府加大统筹力度,加强规划,建立协调机制,集成政策支持。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谢谢大家! [ 2010-03-09 09:47:54 ]
[孙家正]现在请左焕琛委员发言,请周汉民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48:13 ]
[全国政协委员 左焕琛]我发言的题目是《农民工的期盼》。 [ 2010-03-09 09:49:08 ]
[左焕琛]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农民工权益状况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仍不尽如人意。农民工兄弟依然有许多期盼。 [ 2010-03-09 09:49:35 ]
[左焕琛]期盼一:利益表达机制和实现机制何时能建立起来?由于流动性、非组织性等因素,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还缺乏利益表达机制和实现机制。他们往往依照地域来源结成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以便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帮助。上海抽样调查发现,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比例仅为8.2%。建议尽快建立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实现机制,让农民工参与自治和管理,将他们纳入所在地的生活服务保障网络。尽快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帮助农民工培养维权意识、满足维权要求,为其排忧解难。 [ 2010-03-09 09:50:13 ]
[左焕琛]期盼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何时能建立?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城市户籍。尽管不少农民工已经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有的甚至购买了住房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但由于户籍限制,他们在很多方面依然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利。建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就业、收入为依据申报城镇户口的政策,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 2010-03-09 09:50:41 ]
[左焕琛]期盼三:就业培训何时能阳光普照?由于自身学历低、技术能力有限,绝大部分农民工都集中在强劳力、低水准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他们热切盼望能参与高技能岗位的学习与培训从而获得较好的职位。但是,至今还有些城市对农民进城就业有限制性规定,有的通过办证、办卡制度进行乱收费,却不提供相关服务。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农民工技术培训体系,政府要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帮助农民工以最低的成本学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输出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跟踪服务,定期发布职业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方面的信息。 [ 2010-03-09 09:51:54 ]
[左焕琛]期盼四:何时能得到真正的社会保障?农民工干的活是最辛苦的,得到的社会保障却是最低甚至是没有的。虽然可以参加家乡的新农合,但实际看病等却发生在城市。由于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也参加不了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抽样调查显示,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的农民工占到被调查者的66.2%。即便在上海这样比较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地方,被大部分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所接受的外来人口综合保险,也只占被调查者的29.8%,保障水平也是相当低的。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建议出台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 2010-03-09 09:53:09 ]
[左焕琛]期盼五:孩子何时能真正走进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虽然可以进公办学校与城市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学校可提供减免学费、书费等帮助,但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依然对校服、学校组织活动等的收费感到棘手;农民工由于学历低无法给予孩子辅导;城市孩子也很少愿意同农民工子女交朋友,孩子在学校备受冷落。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公办教育就算了事,还需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感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政府应当在全社会的配合下尽快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工作机制。 [ 2010-03-09 09:54:26 ]
[左焕琛]期盼六:何时彻底消灭拖欠工资的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有逐年好转趋势,但在个别地区、个别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必须从体制和机制着手,确保拖欠工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劳动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除勒令欠薪企业补发所欠工资外,还要强制其支付法定数额的赔偿金。要出台企业工资支付信用制度、工资支付报告制度、欠薪保障制度等。对那些不良企业主,应该有更严厉的道德处罚、行政处罚和法律处罚的手段。 [ 2010-03-09 09:55:32 ]
[左焕琛]农民工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的兄弟姊妹,是一个贡献巨大的社会群体,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农民工问题真正得以解决。谢谢大家! [ 2010-03-09 09:55:53 ]
[孙家正]现在请周汉民委员发言,请张黎委员准备。 [ 2010-03-09 09:56:23 ]
[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周汉民]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民建中央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推动沿边开放 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2010-03-09 09:57:35 ]
[周汉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内陆地区也在兴边富民政策支持下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沿边地区的发展还严重滞后。 [ 2010-03-09 09:57:56 ]
[周汉民]我国共有2.28万公里的内陆边境线,其中1.9万公里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135个边境市县中有107个是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51%。由于基础弱、基数低,沿边地区的发展远落后于当地乃至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差距还在逐渐拉大。 [ 2010-03-09 09:58:33 ]
[周汉民]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广西靖西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878元,仅为自治区平均水平的58.25%,全国平均水平的45.36%;云南25个边境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省、全国少703元和2209元;新疆南部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全国135个边境市县中,有54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发展任务十分艰巨。部分地区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甚至生活用水用电等民生问题上都存在较大困难。 [ 2010-03-09 09:58:52 ]
[周汉民]为推动沿边地区发展,国务院从1992年开始在边境开放城市先后批准设立了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但由于种种原因,边境经济合作区并没能成为拉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2008年,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GDP总量仅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13个西部开发区的15%,不足苏州工业园区的五分之一;历年累计使用外资不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累计基础设施的平均投入不足东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十分之一。 [ 2010-03-09 09:59:18 ]
[周汉民]边境地区既是我国的门户,也是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沿边开放不仅关系到对外开放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对构建和谐的国内国外环境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 2010-03-09 09:59:37 ]
[周汉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扩大沿边开放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和条件。 [ 2010-03-09 10:00:07 ]
[周汉民]一方面,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边境贸易的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政策引导下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乃至边境地区有序转移,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 2010-03-09 10:00:28 ]
[周汉民]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开发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仅有利于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的发展。事实上,沿边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促稳定、谋振兴的愿望十分强烈。 [ 2010-03-09 10:01:07 ]
[周汉民]因此,要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提高边境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2010-03-09 10:01:26 ]
[周汉民]1.将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确定新时期沿边开放的总体目标。从中央和国家层面做出统一部署和周密安排,使边境经济合作区从以边贸带动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变为贸易、投资、加工制造、旅游等协调带动的综合发展模式。 [ 2010-03-09 10:02:01 ]
[周汉民]2.根据边境地区和毗邻国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出台优势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扶持加工贸易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鼓励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各类开发区的合作。 [ 2010-03-09 10:02:16 ]
[周汉民]3.出台惠边政策,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生产型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边贸企业在“十二五”期间所得税减半征收;合作区5年内新增财政收入留给当地;提供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保证海关联检、口岸等设备满足实际发展需要;调整以财政转移支付替代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减半征收的边贸政策;放宽进口邻国资源类商品的企业经营资质条件;吸引劳动密集型外资。 [ 2010-03-09 10:02:42 ]
[周汉民]4.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落实边贸采用人民币结算全额退税政策,在沿边地区逐步实现人民币结算。 [ 2010-03-09 10:02:59 ]
[周汉民]5.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市场需求、资源能源土地利用情况认真研究,加强“走出去”的宏观指导,把对外援助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走出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 2010-03-09 10:03:18 ]
[周汉民]6.改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生,消除危房隐患,提高贫困寄宿生补贴标准,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边民实际生活困难。 [ 2010-03-09 10:03:36 ]
[周汉民]7.将中哈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中心建设列入国家发改委规划,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确定中哈双方认可的运营模式,明确管理方式;建立两国间对话协调机制,及时沟通;尽快封关运行,在运行中完善和发展。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04:02 ]
[孙家正]现在请张黎委员发言,请许家印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04:23 ]
[全国政协委员 张黎]我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题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 2010-03-09 10:05:12 ]
[张黎]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必须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 2010-03-09 10:05:31 ]
[张黎]一、老龄化发展的严峻形势。老龄人口是我国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2008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67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0年,将超过4亿,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加之,女同志55岁退休,不少单位还不断把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年龄提前,使实际供养人口远远高于这个数字。重度老龄化发展更快。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经超过2000万。到本世纪下半叶,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达到25—30%。 [ 2010-03-09 10:06:09 ]
[张黎]我国的退休年龄和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是分别于建国初和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现在人均期望寿命已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3岁,而且还在不断提高,这使社会保险基金缺口越来越大。按现行政策,收支不均衡的状况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峰,每年会产生1000亿元的“赤字”。 [ 2010-03-09 10:06:26 ]
[张黎]二、几个突出问题。2009年,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重点对江苏、山东、辽宁、甘肃等省调研时发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但是有些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 2010-03-09 10:06:44 ]
[张黎](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养老保障负担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还在3000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都在人均1万美元以上,这种“未富先老”的状况,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剧增,地方社保基金缺口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快速增长。城市还有部分医疗保险未覆盖到的人群,农村的养老保险存在的困难更大。 [ 2010-03-09 10:07:04 ]
[张黎](二)劳动人口逐步减少与赡养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过去我国是几对夫妇共同赡养一对老人,将来是一对夫妇要赡养四到八位老人,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 2010-03-09 10:07:27 ]
[张黎](三)人口流动加快与空巢老人照料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少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没人照料。在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遇到的问题更多。 [ 2010-03-09 10:07:51 ]
[张黎](四)老年人多种需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养老机构过少,一床难求。二是居家养老缺少社区照料系统支持。三是老年产品和服务专业人员十分缺乏。 [ 2010-03-09 10:08:32 ]
[张黎](五)老龄人口服务管理与现行体制的矛盾十分突出。多数老龄人的待遇和在职人员相比差距较大,相当多的人还经历了下岗、买断工龄等,构成了矛盾突出的社会群体,已经逐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应对和服务管理。但是,当前老龄工作分属多个部门,多头领导,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落实机构。 [ 2010-03-09 10:09:00 ]
[张黎]三、四点建议。(一)加快完善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扩大覆盖面、丰富养老金增值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实施养老保障区域差异补助,加强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推动社保水平公平发展。 [ 2010-03-09 10:09:22 ]
[张黎](二)大力推进养老机构与设施建设。建议成立国家养老服务事业投资机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养老机构建设。制定与养老设施建设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指标,在城乡规划和旧城改造中,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纳入整体规划。在税收、用地、水电、暖气等方面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 [ 2010-03-09 10:10:14 ]
[张黎](三)加快老年产业和养老护理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既满足老年人需要,又可创造上千万工作岗位。建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依托现有体系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加快队伍建设。 [ 2010-03-09 10:10:32 ]
[张黎](四)加快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建议组建老年事业管理局,加快制定《养老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完善中央财政政策,在预算科目中增加老年人福利的专项支出,加大对养老保障与服务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11:10 ]
[孙家正]现在请许家印委员发言,请蒋明麟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11:31 ]
[全国政协委员 许家印]我发言的题目是《激发企业参与热情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 2010-03-09 10:12:13 ]
[许家印]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捐助,已有近亿人从中受益。但是,我国慈善需求规模巨大,每年需救助人数在1.5亿人以上。如果说慈善这口井有百米深,我们才挖了三五米。多年来,我们总结自身及其他企业在慈善救助过程中的事例,认为激发企业普遍的参与热情、推进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2010-03-09 10:12:55 ]
[许家印]一、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2010-03-09 10:13:19 ]
[许家印]1.整体环境有待改善。目前,中国企业数千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仅几十万家,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慈善行为。而部分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先行者遭到“奉旨化缘”,受到行政劝募等方面的压力,直接影响了再次捐助的热情。 [ 2010-03-09 10:13:35 ]
[许家印]2.政策法规和激励措施有待完善。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保障和推动。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且没有完善的激励措施等问题。部分慈善机构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也存在欠缺,影响了公信度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 2010-03-09 10:13:58 ]
[许家印]3.参与方式单一,效果评估较弱。中国慈善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各类企业捐赠54.57亿元,占境内捐出款物总额的60.3%,但参与形式单一,以财物捐赠为主,资金、技术、产品和设备、知识、技能等其他国外常见的捐助方式较少,且对效果评估的企业仅占11%。 [ 2010-03-09 10:14:17 ]
[许家印]二、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建议 [ 2010-03-09 10:14:31 ]
[许家印]1.一个中心,营造健康慈善文化。慈善不是金钱,是心灵的呼唤,是人类的高尚文化。现阶段应不断优化社会环境,保证企业捐款的自主性,加强慈善宣传力度,形成健康、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慈善事业。 [ 2010-03-09 10:14:46 ]
[许家印]2.双重突破,构建完善法律体系。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的突破。一方面,必须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已经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应进一步明确受赠主体、捐赠主体的资格和义务,明确指定募捐活动的主管部门等,以增强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希望尽快通过《慈善事业法》并颁布实施,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使命及其管理、运行的基本准则,明确政府监督部门与社会慈善组织的关系等,为企业投身慈善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 2010-03-09 10:15:29 ]
[许家印]3.三箭齐发,优化捐赠激励机制。慈善事业是无偿的,但如果能让捐赠者善有善报,必将增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建立慈善捐赠激励渗透其中的税收系统。 [ 2010-03-09 10:16:05 ]
[许家印]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实行普惠制,向任一合法慈善组织捐赠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从总体上增加捐赠数额。二是建立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免税程序。三是考虑开征遗产税、赠予税,提高奢侈品的税幅,引导富有企业家把部分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 2010-03-09 10:16:32 ]
[许家印]4.四轮驱动,加强捐赠监督管理。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家企业绕过慈善机构直接向灾民发放现金,引发我们的反思。如何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督管理,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 [ 2010-03-09 10:17:10 ]
[许家印]一是要健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业务主管部门指导、监督慈善机构依法和按章程开展活动,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监督,社会舆论、民间评估机构及公民个人监督等。 [ 2010-03-09 10:17:35 ]
[许家印]二是要在慈善机构内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建立约束内部成员的标准、规则等,由高层次专业人员管理,特别是资助的申请、拨付及运营费用的预算、核销都应有严格的程序。 [ 2010-03-09 10:18:00 ]
[许家印]三是要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整个过程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捐赠数目、公开捐款细项、公开捐赠对象、公开救助过程、公开救助金额、公开救助结果。 [ 2010-03-09 10:18:20 ]
[许家印]四是要切实加强慈善机构的资源开发、社会动员、高效救助等能力建设。完善一系列政策,促进有质量的慈善机构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18:41 ]
[孙家正]现在请蒋明麟委员发言,请刘德旺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19:05 ]
[全国政协委员 蒋明麟]我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题目是《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民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 2010-03-09 10:19:44 ]
[蒋明麟]今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制定好“十二五”规划是今年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为主要内容,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大力解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遗留下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不合理、国内需求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下决心破解一些制约发展的难题,推动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 2010-03-09 10:20:24 ]
[蒋明麟]针对在“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中解决我国当前民生和社会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 2010-03-09 10:20:43 ]
[蒋明麟]一、切实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出口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四十的速度增长,而国内消费在整个GDP中的比例却越来越低,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约62%,下降到2008年的35.3%,经济增长对于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越来越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许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还不够高,经济过度依赖外需和投资,不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不利于在国际贸易中维护国家利益。 [ 2010-03-09 10:21:20 ]
[蒋明麟]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过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和稳定,公共服务不足,导致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众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在“十二五”期间,要确定“硬指标”,调整“三驾马车”的结构,下大决心拉动国内消费,改变那种过于重视外需和投资的思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国内消费能力得以释放。 [ 2010-03-09 10:21:41 ]
[蒋明麟]二、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是扩大国内消费的前提和条件。为此建议: [ 2010-03-09 10:22:07 ]
[蒋明麟]一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明确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的目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企业职工收入合理的增长机制,改变企业未分配利润增长过快的现象。 [ 2010-03-09 10:22:24 ]
[蒋明麟]二是推进阳光财政,逐步实现一般性财政收支预算向全民公开,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预算公开,以真正产生控制成本的动力。 [ 2010-03-09 10:22:48 ]
[蒋明麟]三是大力促进就业,把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等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 2010-03-09 10:23:05 ]
[蒋明麟]四是继续做好扶贫解困工作,特别是要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变“输血”为提高“造血”功能。 [ 2010-03-09 10:23:17 ]
[蒋明麟]三、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建设。近年来,虽然社保、医改、住房和教育等民生事业有了巨大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央的政策在有些地区落实得并不好。许多地方和部门没有认识到社会建设的极其重要性,常常把社会建设置于经济建设的附属地位,社会建设领域的资源投入、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都还很不到位,政府财政部门还远远没有从“经济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着力调整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真正按照社会建设的规律去搞社会建设。 [ 2010-03-09 10:24:02 ]
[蒋明麟]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环境建设等民生事业倾斜,加强对财政部门和社会建设工作的问责。 [ 2010-03-09 10:24:29 ]
[蒋明麟]二是加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真正实现公立学校、公立医院、保障性住房、公益性社会养老机构的公益性。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政府财政出资或者引导民间资本建立非营利性的机构,作为承担公共服务的主体。 [ 2010-03-09 10:24:50 ]
[蒋明麟]三是夯实社区、村镇基础建设,通过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落实改善民生的政策。 [ 2010-03-09 10:25:09 ]
[蒋明麟]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建立公共服务的民主决策机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对居民的服务和管理。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25:29 ]
[孙家正]现在请刘德旺委员发言,请张文康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25:46 ]
[全国政协委员 刘德旺]我发言的题目是《保护和建设好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 [ 2010-03-09 10:26:35 ]
[刘德旺]2009年6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政协,在北京举办了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政协委员、两院院士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华北平原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不可再生性的实际出发,踊跃建言献策,呼吁进一步重视衡水湖、保护衡水湖。 [ 2010-03-09 10:27:46 ]
[刘德旺]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均作了重要批示。几十位全国、省、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多次到衡水湖实地考察,对有关问题形成以下共识: [ 2010-03-09 10:28:09 ]
[刘德旺]第一,保护衡水湖,对于保护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华北的生态安全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特别是首都的生态安全。衡水湖在调节京津冀地区的气候、抗旱防洪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拥有111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目前锐减到不足十分之一。同时,湿地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三分之一的湖域多年无水可蓄,部分已被耕种。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保护,可能面临干涸的危险,对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 2010-03-09 10:28:27 ]
[刘德旺]第二,衡水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对保证东线调水工程顺利实施和水质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水质水量得到有效保障,将有利于南水北调东线的水安全。 [ 2010-03-09 10:28:44 ]
[刘德旺]第三,保护好衡水湖需要地方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帮扶下,当地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衡水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是实现根本性保护与发展的强大后盾。 [ 2010-03-09 10:29:11 ]
[刘德旺]鉴于衡水湖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为保护和建设好这块湿地,建议: [ 2010-03-09 10:29:34 ]
[刘德旺]一、加快湿地保护立法步伐。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当前,应抓紧时间,推进国家层面上的湿地立法,抢救性地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 2010-03-09 10:29:47 ]
[刘德旺]二、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湿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整合资源,促进各项支持政策与项目的落实。 [ 2010-03-09 10:30:03 ]
[刘德旺]三、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将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建设作为保护京津冀生态的战略举措,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把“水市湖城”项目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 2010-03-09 10:30:18 ]
[刘德旺]四、统筹协调生态建设用地。衡水湖保护区内有些耕地历史上属于湿地的范畴,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湿地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为湿地恢复和保护提供保障。 [ 2010-03-09 10:30:38 ]
[刘德旺]五、建立生态用水补偿机制。衡水湖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由于北方长期干旱少雨,每年都需从黄河为湿地补水。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完善生态用水补偿机制,以合理优惠的价格调入生态用水,加大补水量。 [ 2010-03-09 10:31:05 ]
[刘德旺]打造京津冀最美湿地,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协组织的深度跟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衡水湖湿地一定会彰显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宝地。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31:37 ]
[孙家正]现在请张文康委员发言,请王新陆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31:52 ]
[全国政协委员 张文康]我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言,题目是《慢性病防控亟待加强》。 [ 2010-03-09 10:32:39 ]
[张文康]2009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慢性病专题调研,认为慢性病防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和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 [ 2010-03-09 10:33:03 ]
[张文康]当前在我国死亡人口中,80%死于慢性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排在死因的前四位。与1998年相比,2008年糖尿病、高血压患病分别增加了2.3倍和1.6倍,脑卒中和癌症增加了43%。 [ 2010-03-09 10:33:28 ]
[张文康]与1993年相比,2005年我国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6.4倍,而同期GDP增长为4.2倍,其中慢性病所占比例由1993年的54%上升到65%,按此趋势,2020年将上升到73%。据世卫组织估计,2015年仅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三种慢性病在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将达5580亿美元,合3.8万亿元人民币。这种不断增加的负担必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010-03-09 10:34:34 ]
[张文康]脑卒中、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这些病症与高血压、吸烟、不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不足密切相关。我国现有近2亿高血压患者,每年还要增加700万人;我国吸烟人数达3.5亿,还有5亿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体重超重率、肥胖率比十年前分别增加了39%和97%,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 2010-03-09 10:35:11 ]
[张文康]慢性病低龄化和潜在增加的趋势令人堪忧,更何况我国城乡居民普遍缺乏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知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慢性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 2010-03-09 10:35:28 ]
[张文康]疾病死因构成中,传染性疾病下降和慢性病上升,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但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能够在发展中解决,动手越早越主动,关键在于态度与措施的选择。过去几十年,美国、日本、芬兰等国经采取综合性措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50%以上,70岁以下各年龄组癌症发病死亡均呈现持续性下降。 [ 2010-03-09 10:36:28 ]
[张文康]我国部分地区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主要经验是: [ 2010-03-09 10:36:41 ]
[张文康]一、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主导,动员和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以家庭和社区为平台,从控制血压、控烟、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等干预入手,做好人群的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 [ 2010-03-09 10:36:58 ]
[张文康]二、慢性病成因复杂,不能单靠医疗手段,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事实证明,调整商业贸易、食品药品、农业结构、城市发展、税收等相关部门的公共政策,往往比单纯改善卫生政策能获得更多的健康收益。 [ 2010-03-09 10:37:18 ]
[张文康]根据国内外多名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是我国慢性病控制的关键时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慢性病快速增长的态势,将其控制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 [ 2010-03-09 10:37:45 ]
[张文康]我国正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卫生投入逐年增加,为开展慢性病防控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慢性病的防控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议如下: [ 2010-03-09 10:38:02 ]
[张文康]一、履行政府职责,把慢性病防控与传染病防控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全社会参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发动和开展健康示范社区、企业、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居民学习健康知识和投资健康的积极性,推进创建健康城市。 [ 2010-03-09 10:38:34 ]
[张文康]二、调整财政投入结构,把经费的投入关口前移,改变经费多用于晚期治疗和“财神跟着瘟神走”的投入模式。安排一定比例的烟酒税收用于健康促进工作。尽早实施效果显著、符合成本效益的国家重大行动计划,遏制当前慢性病快速增长的态势,如高血压控制计划、烟草控制与无烟环境计划、合理膳食与体重控制计划、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癌症早诊早治与重点人群筛查计划。建立人群健康体检制度,开展高危人群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 2010-03-09 10:39:41 ]
[张文康]慢性病防治关系到亿万国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兴衰,时不我待,全社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在慢性病的防控政策选择上,要汲取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教训,作出历史性的正确抉择。否则,我们面临的将不再是有没有钱预防,而是有没有钱治疗的问题。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40:09 ]
[孙家正]现在请王新陆委员发言,请田震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40:30 ]
[全国政协委员 王新陆]我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题目是《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问题的建议》。 [ 2010-03-09 10:41:25 ]
[王新陆]公立医院是体现医药卫生事业公益性的重要载体,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广、问题错综复杂,社会各界期望高。我们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方向,以体现公平和提高效率为目标,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明确各方职责,引导市场选择,构建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 2010-03-09 10:41:52 ]
[王新陆]一、统一管理和配置全社会医疗资源,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 2010-03-09 10:42:10 ]
[王新陆]调研了解到,“看病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二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包括医院地理分布和医技人员配置不合理;三是医疗服务分级缺乏引导,就医流向不合理。一方面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每天门诊量多达上万人次,北京的大型医院如协和、同仁等则更多,而就诊患者中多半是在基层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另一方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资源闲置。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既要合理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又要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 [ 2010-03-09 10:42:33 ]
[王新陆]一要建立人事管理权和资产所有权相统一的公立医院管理局,对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进行有效的问责管理。由发改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对辖区内的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按照人口、地理环境、服务量和辐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配置,根据需求动态管理医技人才和大型设备,逐步解决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要做好医药卫生投入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新增医疗资源,要优先填平补齐。资源不足的地方,如中西部、中小城镇和农村,要加强建设;资源过剩的地方,要排除阻力,遏制大医院过度扩张的势头。一个时期内,新增财政投入和医疗资源,原则上应全部投向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 [ 2010-03-09 10:43:24 ]
[王新陆]二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加快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应成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平台,大医院要注重提升医疗技术、培养医疗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 [ 2010-03-09 10:43:42 ]
[王新陆]三要下大力气建设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不断提高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医保制度在报销范围、额度、比例等方面也要做出有利于分级诊疗和降低医疗费用的机制调整。 [ 2010-03-09 10:43:58 ]
[王新陆]二、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加医疗卫生筹资渠道,尽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 2010-03-09 10:44:13 ]
[王新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发展思路。我们要在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多渠道筹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资金,尽快形成平等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 [ 2010-03-09 10:44:32 ]
[王新陆]一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要给民营医院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在适度发展公立医院规模的同时,鼓励民营医院补充医疗资源的不足,支持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非营利性医院,培育上规模的优质民营医院。 [ 2010-03-09 10:44:49 ]
[王新陆]二是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渠道。如公立医院改扩建可采用债权融资,购买大型设备可探索融资租赁,后勤服务可推行社会化改革等,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供平台。 [ 2010-03-09 10:45:06 ]
[王新陆]三是尽快制定、完善和落实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办医的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如取消营业税、减免所得税等,形成各级各类医院公平有序竞争的局面。同时,要不断完善民营医院的管理政策,加强对不规范办医、行医行为的引导和监管。 [ 2010-03-09 10:45:24 ]
[王新陆]四是逐步实现医疗机构立法。通过改革试点,逐步形成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规范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为医疗机构立法奠定基础,使各类医疗机构都能在《医疗机构法》的规范下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 2010-03-09 10:45:44 ]
[孙家正]现在请田震委员发言,请郑楚光委员准备。 [ 2010-03-09 10:46:05 ]
[全国政协委员 田震]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新能源发展的几点建议》。 [ 2010-03-09 10:46:40 ]
[田震]众所周知,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为此制定了国家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到45%。这充分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我们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其中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就是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 2010-03-09 10:47:14 ]
[田震]占我国国土一半以上的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和先天开发条件。如内蒙古风能可开发量达8.9亿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达20亿千瓦,并且电力送出距离短,综合成本低,搞得好,将对我国综合开发低碳能源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 2010-03-09 10:47:31 ]
[田震]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新能源富集的地区,没有综合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优势条件,充分实施分布式能源工程和调蓄消峰工程建设。如通过由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配套机井提水系统来灌溉草原,大面积建设人工草场,减少草原沙化,增加绿地面积,加快恢复草原生态,发展以草原生态畜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牧区绿色产业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牧民收入,实现新能源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良性互动。 [ 2010-03-09 10:48:12 ]
[田震]另一方面,在全国节能减排攻坚和新能源兴起之际,国家级“风电三峡”建设面临严重困扰。由于低碳能源发电上网及出力受限的障碍,大批机组在用电低谷期大量“弃电”,新能源发电“车多路少”不仅造成严重“堵车”的资源浪费,而且使发电企业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要想让“天赐能源”大有用武之地,迫在眉睫的是解决分布式能源工程、调蓄消峰工程和送出通道工程的三大问题。为此,建议: [ 2010-03-09 10:49:01 ]
[田震](一)做好整体规划,统筹新能源发展。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开发新能源是加快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议选择综合条件好的地区确定为新能源试验和示范基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新能源的具体途径。 [ 2010-03-09 10:49:53 ]
[田震](二)加快建设新能源富集地区的输出通道。新能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综合调度新能源发电和化石能源发电是实现新能源良性发展的根本出路(建一座1000万千瓦的风电场,年发电量至少250亿千瓦时,可节约原煤至少0.2亿吨,相当于6000列运煤专列的运力)。建议国家实施新能源电力送出网络建设和电价分摊制度,确保在火电深度调峰下新能源发电全部接入国家电网,真正实现新能源全国共享。 [ 2010-03-09 10:50:27 ]
[田震](三)鼓励全社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新能源领域。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投入到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建设中,为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目标作出应有贡献。谢谢! [ 2010-03-09 10:51:04 ]
[孙家正]现在请郑楚光委员发言。 [ 2010-03-09 10:51:35 ]
[全国政协委员 郑楚光]我发言的题目是《舒缓社会张力促进社会和谐》。 [ 2010-03-09 10:52:16 ]
[郑楚光]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冲击人们听觉、视觉,乃至冲击人们心灵和信念的事件。有聚众围堵政府机关的群体事件,有执法人员打死打伤无辜的粗暴执法事件,有违背社会公德和政府诚信的“钓鱼执法”,有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有开胸验肺、断指申冤的民怨。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社会张力过大,累积速度过快。 [ 2010-03-09 10:53:05 ]
[郑楚光]一、社会张力过大的成因。1.社会基本价值观和社会正义感缺失。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既难以用共同的价值观约束,也难以用法规制度加以规范。 [ 2010-03-09 10:53:52 ]
[郑楚光]2.法规制度对民众利益的保护存在漏洞,民众维权难、成本高。有些法规制度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的条款不具体、责任主体不够明确,还存在一些部门利益制度化的问题,法规、制度存在的漏洞容易被恶意利用。 [ 2010-03-09 10:54:07 ]
[郑楚光]3.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存在职能错位、依法行政不够到位。如政府介入商业性的征地和拆迁,强征强拆,引发群众不满,也将自身推向风口浪尖。 [ 2010-03-09 10:54:25 ]
[郑楚光]4.部分公权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和冷漠现象,加剧了社会不信任感。政府部门对民众求助反应不及时、司法部门处置不力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公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贪赃枉法、处事不公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由居家怕盗、买卖怕假、交往怕骗,逐步发展到守法者怕欺、怕吃亏。对一些本可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问题,民众却采取了过激的方式。 [ 2010-03-09 10:54:42 ]
[郑楚光]5.民意表达机制不够健全,诉求渠道不够畅通,底层民众的实际状况和利益诉求难以及时上传。 [ 2010-03-09 10:54:57 ]
[郑楚光]二、舒缓社会张力的对策建议。1.发挥国家机关的社会教化作用。着力构建社会普遍认同、能够指导和约束社会运行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行为规范,培养民众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 2010-03-09 10:55:13 ]
[郑楚光]2.探索有效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在我国,贫富差距、劳资差距、城乡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些差距的核心是贫穷者生计维艰,心理失衡;劳动者的收入偏低,基本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保障亟待加强。建立社会利益均衡机制的核心是缩小差距,调节利益关系。关键是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与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 2010-03-09 10:55:28 ]
[郑楚光]3.降低民众维权的代价。从法规制度、工作机制、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为民众合法维权提供方便,降低民众维护合法权益的代价。建立社会矛盾的快速化解机制,警方及时出警,公检法及时立案结案,政府部门及时受理和处理各类投诉,力争在第一时间化解社会矛盾。 [ 2010-03-09 10:55:49 ]
[郑楚光]4.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政府要以向社会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和全局性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大服务社会的力度。要把民众关心的权益保护、社会的基本公平与正义等纳入政府的优先公共服务内容。增强广大干部的社会责任感,确保国家公务人员能够听民意、顺民情、谅民苦、解民难,消除官僚主义作风和冷漠现象。 [ 2010-03-09 10:56:37 ]
[郑楚光]5.加强民众利益诉求渠道的制度化建设。要把民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让民众享有更多的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资源。 [ 2010-03-09 10:56:57 ]
[郑楚光]解决不同人群在使用利益诉求表达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不公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为民众利益诉求的主渠道作用。适当增加城乡基层群众在人大、政协等组织的代表和委员的名额;进一步扩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选民和界别群众的制度。 [ 2010-03-09 10:57:24 ]
[郑楚光]二是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 [ 2010-03-09 10:57:43 ]
[郑楚光]三是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作用,重视网络舆情。 [ 2010-03-09 10:58:01 ]
[郑楚光]四是要探索基层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快捷沟通机制,让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和利益诉求能够及时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 [ 2010-03-09 10:58:16 ]
[郑楚光]总之,社会张力过大危害社会和谐稳定,舒缓社会张力是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国家机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弭社会矛盾,舒缓社会张力,促进社会和谐。谢谢! [ 2010-03-09 10:58:37 ]
[孙家正]各位委员,今天上午的大会发言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 2010-03-09 10:59:07 ]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本次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 2010-03-09 10:5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