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5/ 14 17:30: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评:光靠职场“小白”对付不了这一“贷”

字体:

  黄浩铭

  毕业求职旺季来临,一些套路多多的“培训贷”公司盯上了大学生求职者,以高薪招聘等为诱饵欺骗求职者,使得他们未就业先背债,伤财又伤心。

  这一“贷”套路深,不仅善于伪装,还善于钻空子。刚步入社会的求职者,经验少、阅历浅,对“培训贷”公司这种“以看似正规的流程为掩护行发放贷款之实”的骗局缺乏分辨能力,在“钱多、活少、门槛低”的话术诱惑下很容易陷入圈套。而这些“培训贷”公司也抓住了大学生求职者维权经验不足、怕麻烦等心理,通过一系列操作对“培训贷”进行包装,并设置种种苛刻条件。受害者上当受骗后,很容易认为只是劳动争议或者合同纠纷,选择退款、“私了”,即使举报到有关部门,由于受害者证据收集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加之案件程序多、流程长、维权成本高、难度大,即使明知自己上当受骗,也会选择自认倒霉、息事宁人。

  光靠职场“小白”对付不了这一“贷”。“培训贷”坑害年轻人,不仅容易使大学生求职者陷入高利贷的泥潭,也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培训贷”本质上是“套路贷”的一个变种,要从根本上杜绝“培训贷”,相关部门要厘清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转换打击方式、加大打击力度。如以个案为突破口,查实是否还有其他受害者,进而摸清利益链条实现精准打击等。同时,要加强对各种“套路贷”变种的曝光力度,增强对容易上当受骗的重点人群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家有意识地去防范和甄别。学校要多开展大学生就业的相关讲座和培训,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传授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求职者避“坑”。而大学生求职者也应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切莫盲目签名,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合同要认真阅读、仔细甄别,入职前要科学地进行判断,避免陷入“培训贷”圈套。

  天上不会掉馅饼,诱人条件背后必有猫腻。提醒职场“小白”们,培训有风险,入职需谨慎!

  延伸阅读:

  没上班就背债,退出还要高额赔偿……“培训贷”套路到底有多深?

【纠错】 【责任编辑:董璐 】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744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