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2/ 01 14:09:01
来源:新华网

以全新的音响色彩表现抗“疫”情感与意志——听室内乐《巍巍江汉关》有感

字体: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如何用音乐艺术形式,表现人们面对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疫情抗争的情感和意志,是音乐家们面临的崭新特殊使命。

  音乐属于直接呼唤、激发情感与意志的表现性、表情性艺术门类,所用的物质材料结构——声波振动,具有非语义性特点和抽象性特征。所以,音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活动,既能表现社会成员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又能展示社会成员主观上的情感和意志。音乐中的意志表现形式,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意志行为的作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音乐创作者积极投身抗“疫”主题创作,用音乐呼唤力量与希望。在数以万计的抗疫音乐作品中,《巍巍江汉关——为钢琴与武汉锣、编钟等民族室内乐而作》的创作者,以开放的创作观念引导,以独到的视角切入,用全新的音响色彩,表现了人们的抗“疫”情感和意志,实属难得和可贵。

  这首作品的标题具有寓意。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江汉关,是武汉开埠的见证者,而处于武汉中心地带的江汉关大楼,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是武汉沧桑经历的纪念碑。这首作品以具象的江汉关作为主标题,自然地把人们引入到作品表现对象的所在地之中。在曲名中嵌入“巍巍”二字,更令人产生对作品表现对象所在地的丰富联想:一座历史之城,一座博大之城,一座包容之城,一座英雄之城……富有寓意的作品主标题,已然为作品的接受者在聆听、品鉴这首作品时,预设了广阔的联觉、想象空间。而作品副标题,则使作品的接受者在聆听、品鉴这首作品时,燃起对用全新音响色彩,表现抗“疫”大战中人们的情感和意志的满心期待。

  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音调展衍具有创意。一是创作者将“2020.1.23”这个值得铭记的日期,机敏地转化为音乐中相对应的“DDCDE”音符作为作品的音乐主题,并对之进行重复、变化重复以及和声色彩、织体对位、乐器音色配置等多方面展衍,寓意着全曲抗“疫”主题的统一性。二是创作者在对音乐主题进行展衍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入了武汉及湖北地域内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样式(如武汉地区的“开簰号子”、鄂东北地区的硪歌“伙计们都攒劲”、小调“送亲人”等)中的特色音调,寓意着抗“疫”主题的地域性。三是创作者创新性地运用“不间断演奏的组曲形式”进行作品结构布局,从作品第一部分重点表现人们面对疫情危机时的惊悚、焦虑、悲伤情绪,到作品第二部分着力表现逆行抗“疫”中的“人城一体、家国同运”,“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坚韧、奋斗情怀,再到作品第三部分倾情营造的对抗“疫”英雄的缅怀、对失去生命人们的悼念氛围,继而归到作品第四部分擘画的充满希望的抗“疫”前景和取得抗“疫”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后的感恩、惜别、喜极而泣……通过有机连接的“四个部分”,生动表现了人们的抗“疫”情感与意志。

  这首作品的乐器组合、音响色彩具有新意。创作者为这首作品构思、设计了一组全新的乐器组合样式:外国乐器与中国乐器,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相互“碰撞”;弹拨、拉弦、吹奏、打击乐器相互交融。虽然各种类乐器音响色彩不尽一致,但经过创作者精心的织体对位布局和演奏者彼此融合交相辉映的演奏,还是成功的让聆听者在对这别具一格的特殊音响色彩感悟、联觉中,体验到多种抗“疫”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力量。全新乐器组合样式的构建,为各种类乐器“优势”音色的展现提供了“平台”,使作为作品二度创作的演奏,为加强作品感染力增光添彩:钢琴作为作品的主奏乐器,牵引着整首作品情感与意志表现的走向。演奏者注重将传统的演奏技法与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结合,时而模仿实体音效,再现救护车、飞机的轰鸣声;时而在中低音区如泣如诉的弹奏,抒发着缅怀、感恩、惜别的情感;时而在高音区运用“侧击”触键方式,表现因感动、感怀、感伤而“滴落的眼泪”……其它乐器在凸显其音色特点时候的演奏,也都准确表现出作品一度创作的内涵,并以富有创造力的深度演绎,拓展作品的艺术张力:如古编钟、武汉锣及其它打击乐器的敲击造成的音响震动,给聆听者带来撞开心门的感受;笛子运用丰盈的气息在高音区演奏出的带有“嘶沙”态的音色,给聆听者带来撕心裂肺的音响体验;二胡用富有力度的连弓演奏出的深沉饱满音色,给聆听者带来拨动那根最柔软心弦的听觉美感……总之,以室内乐体裁形式建构的抗“疫”情感与意志,被全新的乐器组合混融而成的音响色彩,器乐化的完整表现出来。

  这首作品的创作观念、整体风格具有深意。上文关于这首作品的“标题具有寓意”、“音乐主题、音调展衍具有创意”、“乐器组合、音响色彩具有新意”的分析和表述,已经使人们看到,作品创作者既承继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即和能生殖事物,同则使事物不能繁衍……单一的声音不动听)、“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创作观念,也秉持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已获得当代人们普遍共识的文化意识。作品创作者将重演奏法、重音色、重节奏组合等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气质,与当代西方音乐观念中认为音乐的构成要素已由“音高关系”变为“音色关系”和“节奏关系”的主张,进行了重构、整合;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中的音平等观念,声、音、调、宫、均等乐学体系,调转换的自由意识等,与西方传统的音乐调性体系被“瓦解”后,十二音技术注重音的平等及音高进行的自由、有调性及泛调性等观念,进行了混融、创造;对当代音乐中保持内在节奏律动、凸显节奏声部的“简约特征”予以借鉴……从而使这首作品体现出创作者弘扬“大音希声”的美学追求。人们从这首作品悠远、潜低、清新、和鸣的乐声中,不仅能耳闻丰富的音响色彩,还能体验音响色彩所承载的多样抗“疫”情感与意志,更能以审美主体的心境,感悟作品创作者力图传递的深层意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爱无言,知音有爱。

  当又一个冬天来临,我们又面临疫情大考的时节聆听这个作品,相信作品饱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音乐情感一定能给听众带来更多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和强大信心。(作者黄中骏为国家一级作曲、音乐评论家,湖北省文联原副主席)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04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