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6/ 18 13:51:28
来源:新华网

让中华传统文化构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字体: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融通中外。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语言文字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语言文字工作战线在中华经典传承、语言资源科学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四个工程”品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术语工程”)即为“四个工程”之一。术语工程于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启动,设立由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文化部等十余个部委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汇集百余位文史哲及翻译领域专家参与。

  自启动以来,术语工程持续向中国乃至世界阐释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致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中国话语的正面系统,促进文化沟通理解而不懈努力,并于2021年5月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下,面向全国在校中小学生正式启动“术语工程”衍生公益赛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围绕“术语”及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等核心内容,以“中华文化新传人”为大赛主题,鼓励青少年以多种形式诠释、传播中华文化。

  何为“术语”?“术语工程”缘何而起?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或经涵容创新,凝聚、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人文精神、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主题词或关键词语。“术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韩震教授指出,“术语工程”项目的设立是源于从国家层面有意识地做一套规范性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文本,以避免阐释和翻译中的混乱和误解。目前工程已正式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1-9辑,共收录900条反映中国文化特质、人文精神和思维特点的术语。整理、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对于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中外沟通理解具有积极的规范性引导作用。借助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多年积累的国际合作资源优势,该系列图书迄今已成功输出32个语种,签约语种数还在持续增加。

  传统文化教育走向深处,须立足“新传人”的培养。

  “术语工程”在从事术语研发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有温度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作为“术语工程”的品牌实践活动,对提升青少年语言文化能力和素养有着深远意义,自启动以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术语工程”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袁济喜教授认为,青少年从小掌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他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步骤。过去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汉服、唐装及诗词大赛等领域,而当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走向深处和创新,本届术语大赛的启动即是创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探索。

  袁济喜同时对2021大赛主题“中华文化新传人”给出了更全面的解读。立足于新传人,袁济喜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其一,身处21世纪和新时代,从站在中西文明互鉴的高度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三千年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有传承精华、适应现代性的过程,而在此关键阶段更需要一代新人来传承和创造。纵观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传承,总有一批有志继承开创的年轻学子出现在新旧交替与开放的时代之际。如今我们更要秉承继往开来的精神,鼓励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做出新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和新的风采。

  其二,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他们的思想视野、知识领域与先辈有很大不同,“术语工程”立于中西文明互鉴基础之上,把中华文明中的思想文化术语加以新翻译、新诠释、新传播,使其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当中,并从现代思想世界文明体系中汲取滋养,使术语迸发新活力,焕发新生机,吸引新传人。

  根植沃土吸纳千古智慧,寄望新人回应时代需求。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之路,年轻一代当仁不让。“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作为一项实质性举措,旨在通过推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进入家庭、进入课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术语学习与创新演绎中萌发对千年华夏精神的崇敬与热爱,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一代的成长动力与灵魂深处的精神吸引。

  继往开来以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方能世代绵延。大赛秉承“术语工程”之使命,融合时代创新之潮流,寄望青少年争做中华文化新传人,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培育家国胸怀而努力;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思想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而奋斗!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57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