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正走到了历史性发展的“风口”上。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更使得“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这一重大举措更具紧迫性。
政策支持层层加码,固废治理迫在眉睫,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却成为制约循环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高效做好垃圾分类回收?怎样破解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难题?末端资源化利用怎样更具可持续性?
万容科技董事长明果英认为:“如果能解决好回收网络与工艺路径的有机结合以及国家相应政策的匹配性这些关键因素问题,中国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完全可以主导世界潮流。”
建立系统分类方式与合理产业链布局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万容科技的企业创新发展之路与“无废城市”建设不谋而合。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取得长足进步,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万容科技积极与长沙县政府对接,推出了“三岛两网”的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再利用模式,三岛,即绿岛(厨余垃圾)、蓝岛(低值垃圾)、能源岛,两网,即逆向物流体系与信息网络体系。
我国每年2.6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中仅有27%可直接回收,而余下73%的生活垃圾中仍有40%为低值回收物,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300亿元以上。
受到技术、设备等的局限,低值回收物利用难题待解。万容科技却认为,这正是行业中的发展机遇。早在企业成立初期,公司就在破解低值回收物利用难题上积极布局。
走近万容科技运营的长沙县蓝岛综合分拣处置中心,这里处理的低值可回收物在分拣时就被分为90类,仅纺织物一项就有12类,经过精细分类后,其综合回收利用率超过90%。
全流程智慧化数据监管让分类流程化处理更加便捷、更加明确。万容科技建立“一起分类:三网融合蓝色体系”倒逼前端分类与终端资源化利用,通过用户成长系统、预约回收系统、收运管理系统、分拣管理系统、区域数据分析系统等远程实时管理分类垃圾数据,有效为垃圾全流程处置提供便利与监督,目前已在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等5个县市区建立了收集收运处置网络。
今年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了时间表,行业正迎来爆发期。
“必须要建立系统的分类方式和产业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补贴。你需要政府补贴越少,今后的生存能力就越强,才能证明工艺的合理性。”明果英表示。
在万容科技,通过前端进行人工的预分解,低值可回收物被分为更多可以再利用的品类,如:沙发床垫利用传统技术路线,会被直接破碎,难以利用;而经过预分解,木屑可做生物质燃料销售到生物质发电厂,钢铁则可以单独循环利用,充分发挥价值。
“一烧了之、一埋了之不可取。”明果英认为,再生资源本身是一个利润不高的行业,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投资很大,各方面的费用高就不可持续。
今天,长沙县的垃圾分类在行业里已经成为标杆项目,这种县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未来或将具备全国复制的可能,为推动我国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事业添砖加瓦。
“无氧热解”有效推进“3060“目标达成
从资源回收利用角度而言,明果英认为,生物质碳化能够很好的形成“负碳”效应,有效推进“3060”目标的达成。通过无氧热解技术,能够有效将有机物中的碳“固化”在固体残碳中,比如:秸秆、树枝、污泥等,利用快速腐熟干化技术,干化后再热解成碳,与禽畜粪污等掺配成“碳基肥”,既解决了土壤中碳元素流失问题,又极大地减少了碳的排放。
明果英称“无氧热解”在处理废轮胎、混杂塑料、生活垃圾RDF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RDF”无氧热解的烟气排放量是垃圾混合焚烧的十分之一,所以用热解技术代替直接焚烧进行能源转化也是“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过去由于国产设备大多因技术障碍无法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而国外进口设备十分昂贵,所以阻碍了“无氧热解技术装备”在国内的发展。通过近10年的攻坚克难,万容科技自主研发的无氧热解设备较一般国产设备产能显著扩大,通过大规模的生产能够降低设备单位能耗,让能源热量尽可能得到二次、三次利用。这样一来,该技术成本大大降低,以轮胎热解为例,每天热解100吨量级设备价格不到2000万,运行成本仅约200元每吨。
在万容科技,无氧热解技术已经迈入第三代。“我们希望热解设备将来成为这个行业的一种技术主流”。明果英说。
持续研发 保证全产业链闭环运营科技领先
“客户成本降低了,环境的污染也是减少的”。 从2012年开始研发无氧热解设备,万容科技始终在“大规模”和“低成本”上下功夫,如今该公司在相关技术上已经拥有了系列专有知识产权。
比如:动态高温烟气密封这一世界级难题,国内一般只能勉强做到1.2米直径的密封装置,万容科技已能将口径扩展至2.5米,实现了大跨度的突破,必然会促进产量的大幅提升,同时降低单位运行成本。
“越是企业效益好的时候,越要加大研发的投入”。明果英对科技研发非常执着。
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在万容科技近1000余名员工中,从事专职研发的就达120余人。明果英强调,企业自身必须拥有“造血能力”,仅靠国家支持不可持续。从垃圾分类回收、分拣、拆解到再利用全链条运营,加之高效、低成本的自主科技装备制造,使得万容科技的正向良性循环得到了有效的支撑。
“公司的研发费用是要绝对优先保证的”,明果英透露,公司下一步目标是要在无氧热解技术装备及其应用领域的开发上成为引领世界的标杆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万容科技名字的由来,是“与万物和,与天地容”,即要与山川万物和谐相处。
对未来垃圾回收利用行业乃至整个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明果英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未来环境产业将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以家电拆解报废为例,作为再生资源产出,未来该产业可能成为大循环下的资源型企业。环境管理将融入企业的过程,每一个企业都将自觉将环境成为一种行为准则,这也是未来环境产业的发展方向。(文/索炜 视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