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2/ 08 16:06:49
来源:新华网

苗绣织就乡村振兴锦绣图景

字体:

  贵州省创造了92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减贫奇迹。这奇迹背后有一种力量来自妇女的“指尖”。

贵州万千绣娘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

  中国苗族刺绣之乡贵州黔南州台江县,“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位于台江县方黎湾社区的“扶贫工坊”,绣娘们正在缝制手机挂件、服装配饰等手工艺品。

  马尾绣、织锦绣、破线绣……90后苗族绣娘邰清美对各种绣法熟稔于心。2019年,她参加“圆梦锦绣巧手脱贫”第五届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说:“我从7岁就跟妈妈学习刺绣,从没想到还能靠这个技艺挣钱、获奖。”

  张小花是方黎湾“妈妈制造”工坊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绣娘。以前她和老公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外出务工,易地搬迁后,得到了一个85平方米的房子,全家人都住在台江易地移民安置点方黎湾社区。张小花下楼就能上班,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实现了“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

贵州黔南州台江县方黎湾“妈妈制造”工坊的负责人张小花,带领绣娘们过上了“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生活

  贵州省民族文化丰富,少数民族妇女们指尖藏有绝技,如何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2013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意见,由贵州省妇联牵头,在全省推动实施“锦绣计划”,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巧手脱贫样本,既体现妇女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又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妇女脱贫致富。刺绣、蜡染、服装、银饰……这些曾经“养在深闺”的指尖技艺都转化成了指尖经济。

绣娘们把指尖技艺转化成了指尖经济

  通过产业带动,手工专业合作社和作坊获得订单,绣娘、染娘、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创收增收的愿望。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增强了家庭和社会对她们的认同感。

  绣娘中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物。

  贵州省梵净山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是走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的首位女代表,为脱贫攻坚“代言”。在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暨全球妇女峰会5周年座谈会上,贵州省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义琼作为代表发言。贵州省妇联组织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地的苗族、侗族、布依族等7名绣工精湛的“锦绣计划”绣娘代表参加了2020年国家扶贫日全国妇联巾帼脱贫论坛,现场展示了苗绣、侗绣、马尾绣的精彩技艺。

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记录记载苗绣历史,立志将苗绣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

  “锦绣计划”中从事妇女手工产业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妇女达50余万人。8个“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上千家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近三年,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创造产值约60亿元,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贡献了巾帼力量,打造出可推广的贵州脱贫样本。

  绘锦绣蓝图,乡村振兴显身手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贵运社区“民族手工艺刺绣培训”课上,94名妇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刺绣色彩搭配等实操技能。从江县妇联组织鼓励妇女参与培训,并将“锦绣计划”的实施向安置点延伸,有效帮助搬迁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快速融入安置点后续就业扶持体系。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贵运社区“民族手工艺刺绣培训”活动现场

  从江县祖英刺绣有限公司是一个手工刺绣与电脑机绣结合的扶贫车间,带头人是苗族妇女韦祖英。她创新的电脑机绣既能保证批量化生产,又能把手艺创新传承下去。韦祖英通过从江县妇联组织的妇女创业培训,从家庭手工作坊走向市场规模化生产,带动邻近乡、镇的一大批农家妇女们投身到刺绣行业中,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韦祖英说:“脱贫只是新生活的开始,我们要努力增收,在乡村振兴中,追求美好生活。”

韦祖英用电脑机绣创新传承苗绣技艺

扶贫车间让妇女们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增收

  要为企业持续赋能,才能使“锦绣计划”不断壮大。近年来,贵州建成巧手脱贫基地千余个,培育手工企业和合作社1354家;通过文化产业扶贫,扶持一批骨干企业;成立妇女手工协会,以“公司+协会+绣娘”的模式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妈妈制造”台江创客空间犹如小型民俗博物馆,展示民族服装刺绣精品,传承民族文化

  贵州省妇联还对锦绣创新产品、锦绣计划成果、绣娘染娘技艺进行全方位展示,呈现新元素与民族传统相结合的锦绣实践。2019年,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妈妈制造”项目落户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后,台江苗手工合作社的作品先后亮相美国时代广场、北京国际时装周、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等,由百名绣娘完成的《锦绣台江》获得了“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卓越艺术奖”。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的作品登上了国际舞台

  “锦绣计划”已成为展示贵州形象的亮丽名片。贵州省妇联积极规划锦绣未来发展,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着力推动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苗绣发扬光大”,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为“苗绣”产业扶贫、振兴乡村,贡献巾帼力量,带领更多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实现美好生活。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妇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发展手工业为重要抓手之一,指导各地妇联将手工业与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精准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帮助更多妇女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增收致富。

  2009年以来,全国妇联把组织妇女发展手工项目作为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帮助妇女精准脱贫、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的重要载体,探索了具有妇女特色、行业特点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一是争取支持,出台政策。2013年,全国妇联与人社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实现就业创业的意见》。2014年,联合人社部在四川召开“发展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目前,已推动27个省区市制定了扶持妇女发展手工产业的相关政策。二是建立协会,创办基地。截至目前,各级妇联指导推动建立全国级妇女手工协会1个、省级妇女手工协会19个,各级各类妇女手工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1370多家,扶持非遗传承人12800多人,拥有会员近20万人。建立各级各类妇女手工基地7000多个,辐射带动近千万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三是开展培训,举办大赛。依托各级妇女手工协会,引入高等特色专业院校资源,开展各类手工技能培训。截止去年,共培训妇女280多万人次。2019年,举办“建行杯”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吸引1197个女性双创团队报名参赛,吸纳带动近100万名妇女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四是搭建平台,推动合作。组织手工业妇女参加地方性、区域性手工产品展示展销、经贸洽谈、合作交流活动;引导手工业妇女积极参与中外妇女文化交流,开阔视野,拓展国际市场。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忻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0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