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2 06/ 02 14:34:28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治与护 变与新 减与育——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观察

字体:

  编者按: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近年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勇担“上游责任”,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数据显示,重庆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之城、绿色之城正吸引着八方来客。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荇菜花海美如画。新华网发(华文峰 摄)

  新华网重庆6月2日电(李元元 韩梦霖 陈雨)初夏,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机盎然,白鹭、绿翅鸭掠过湖面,斑嘴鸭带着幼鸟在荇菜花海中嬉戏觅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治与护:候鸟变“留鸟”折射生态之变

  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余先怀介绍,2018年,斑嘴鸭第一次被发现到双桂湖越冬,如今斑嘴鸭从候鸟变成“留鸟”,在这里开始了繁衍生息。目前,留居在双桂湖的斑嘴鸭已超过180只。

  “鸟儿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生态所所长雷波分析,双桂湖内候鸟变“留鸟”折射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这也是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动实践的缩影。

  据了解,双桂湖的水质曾因肥水养鱼造成湖底淤泥沉积、水体富营养化,一度降至劣Ⅴ类。水是湿地的灵魂,为了让双桂湖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景,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在保障双桂湖水源水质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环湖小微湿地群生态修复,借助生物沟、雨水花园、小微湿地等生态屏障,对雨水层层净化,确保入湖水质达标。如今,双桂湖水质已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

  跟双桂湖一样“美丽归来”的,还有享有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誉的黛湖。曾经黛湖周边被酒店和农家乐包围,不少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湖中。2018年,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后,对黛湖边的大型酒店、农家乐实施了搬迁,拆除建筑物1.62万平方米。同时,恢复水域面积1.79万平方米,并铺设环湖步道。如今,黛湖已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后花园。

  鸟瞰修复后的黛湖。新华网 耿骏宇 摄(资料图)

  “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引领带动山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盛海表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数据显示,如今的重庆,水更清了——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山更绿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5%;天更蓝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土更净了——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9.1%。

  一江碧水,浩荡东流。通过治与护,碧水、青山、蓝天、净土,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正在长成。

  变与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曾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随着时代发展,又“黑”又“重”的面貌已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双桥经开区大力发展以废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深入实践循环经济,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绿色转型,老工业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重庆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拆解厂区内,工人们正在进行电视机拆解。新华网 陈雨 摄(资料图)

  在经开区内的重庆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拆解厂区,经过13道工序的拆解,一台废旧电视机被拆分成了单独的电源线、电路板、高压帽、喇叭等数十种零部件。该企业主要对废旧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进行回收、拆解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每天要处理五六千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集资源性、污染性于一身的固体废弃物,其中既包括铜、铝、铁、塑料等具有较高资源利用价值的材料,又包括铅、汞、镉、铬等重金属以及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回收处理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但不规范的回收拆解、提取原材料活动则会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吕俊强说,妥善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对助推“无废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经开区内的另一家企业重庆汇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每年能“吃”掉20万吨废钢铁及2万辆报废汽车,并拆解出报废车的零部件,变废为宝。通过对固体废弃物“吃干榨尽”,目前,双桥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值已超过百亿元。

  双桥经开区也在发生着绿色蝶变,成为“天蓝、水清、景美”的宜居城区。“如今,这里污水直排‘归零’、工业燃煤基本‘归零’,这意味着我们找回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焰说。 

  绿色低碳产业正牵引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重庆已累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2家),2021年全市环保产业实现营收超1150亿元,比2020年增长10%以上。

  绿色低碳的生产经营方式为重庆企业带来真金白银,也让重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更足——“十三五”末,重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为0.7吨/万元,较2015年累计下降21.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21年,重庆碳强度持续下降。

  减与育:绿色生活引领新风尚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重庆,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书写“人与自然”的生态答卷。

  家住渝北区宝圣湖街道的市民冉春丽表示,过去拿完快递,纸箱一扔了事,现在取件后会把快递纸箱主动拆下放进回收站。使用绿色快递包装、购物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点外卖不选择餐具、出门乘坐公共交通,这些都已经成为重庆市民绿色生活的一部分。

  国家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的悦来生态城。新华网发(资料图)

  目前,重庆正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助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两江新区悦来片区,集中供热、供冷,每年可节约燃煤5102.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21.20吨;江北嘴商务区,绿色环保的“水空调”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江水中,比传统空调节能30%左右……

  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离不开绿色理念的宣导。2021年,重庆通过开展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举办“高校生态文化周”,把绿色教育融入高校教育。重庆还走进社区、园区、乡村、学校,开展环保微宣讲,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唱响巴山渝水的每个角落。

  吴盛海表示,“十四五”时期,重庆将以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到2035年,重庆市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

【纠错】 【责任编辑:李童 】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2311287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