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有条老街,叫南锣鼓巷。在一个平静的中午,这儿走过来一个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人——


    到饭点儿了 您来点儿啥不?

           老北京人遇见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了么您呐?”今儿个,咱的大朋友来了,这句问候自然少不了。咱北京南锣鼓巷,最不缺的就是文化,当然更不缺“吃文化”,您瞅瞅,这会子各路食客围在咱的大朋友周围,七嘴八舌地介绍吃的好去处。

           @许振义:糖葫芦来一串儿!
           @WosLa:来南锣,得尝尝豆汁儿啊!
           @瘦瘦的刘言:顺路去鼓楼吃炒肝儿吧,再来碗卤煮!【来看看咱的“大朋友”】



  •        南锣这地界,好吃的虽不少,但说归说,咱的大朋友到这儿来可不是为了找馆子,干啥来的?串门子访朋友来的。说起咱们这位大朋友,那可真是交际广阔,举国上下,他的朋友得有个十几亿,羡慕吗?


           这不,有一本地姑娘跟咱大朋友握了握手,高兴坏了,赶紧晒照片。

           瞧这姑娘激动的,简直连“说都不会话了”,那遣词造句,语文老师看见了估计要头疼,不过人家这也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见到咱大朋友之后兴奋到语无伦次的心情,可以理解。

    大朋友,这天您咋不戴个口罩?

           兴奋之情暂且按下不表,咱的大朋友平时要跑不少地儿,要忙不少事儿,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来这儿串门子,亏待了您可不行。瞧瞧这大灰霾天气,您连口罩也不戴一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这道理是不假,为啥不带口罩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看咱的大朋友面带微笑,没有口罩遮挡,这笑容愈显亲切。
           还有网友从中领会到了更深刻的含义——以“同呼吸”的态度,关注“共奋斗”的努力!


  • 大朋友,下回咱哪儿见?

           南锣鼓巷的这个中午很快就过去了,大朋友要走了,咱还真有点儿舍不得。不过,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多得是,您说是吧?

           人们要问:大朋友,下回咱哪儿见?要说可能跟您见面的地方那实在太多了,数数您之前去过的:棚户区、特困区、边防哨所,建筑工地……哪里有您牵挂着的人,您就会出现在哪里。您牵挂着的地方实在太多,期盼您到来的人也实在太多。您的每一次出行,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您出现在包子铺,民营企业就更有奔头,您出现在灾区,群众们就更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您出现在那达慕仪式,咱中华民族就更有凝聚力。这次您出现在南锣鼓巷,这条老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将大放异彩。【评】

           遇见您或许不容易,但其实或许也很容易。说不准有那么一天,咱们正在哪条街上转悠,突然就看见对面有一张熟悉的面孔,赶紧过去打声招呼行个礼:哎哟,真想您啊,这不又看见您了,我可憋了太多话想跟您说了,咱好好聊聊……
           这场面真能实现吗?有人说了,咱这位大朋友可了不起,只有咱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成的,别怀疑,瞧好儿吧您呐!
           大朋友,咱下次见!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00012619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