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1/ 19 16:00:10
来源:新华网

深井之下400米的智慧之路

字体:

  “智能升级先行者”展播计划第一期:走进陕煤榆北煤业小保当矿业公司

  煤炭行业信息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战略,陕煤集团作为煤炭领域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一直以来在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不断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上午8点,陕西榆林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小保当煤矿400米的深井下,一号煤矿综采一队副队长王晓鹏刚刚下完夜班,脱下厚重的矿服,他拿起手机,点击进入煤矿的智慧控制中心平台,在运输控制中心,按下了车辆呼叫键......

  这只是小保当智慧煤矿的一个缩影,去年和华为云合作之后,小保当煤矿通过智慧化系统的深度应用,将矿工从繁重的工作中彻底解脱,同时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等级,而且同时大幅提高了开采效率。去年,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煤矿领域里,其智慧化应用成果已经首屈一指。

  打造国家级智能化煤矿示范企业

  陕煤集团副总经理、陕西煤业总经理王世斌表示:“煤炭行业早已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落后和危险的印象了,信息化已经让煤矿彻底改头换面。”

  陕西省是国家的产煤大户,陕煤集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正是陕煤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长期战略。王世斌告诉记者,陕煤长期以来,大力推进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主线,推动企业从系统智能化到智能系统化的进阶。

  在智能化建设中,陕煤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截至2020年底,集团公司所属36对矿井,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6个,其中黄陵、陕北、榆北和彬长矿区全部完成,集团智能化产能达到1.55亿吨,占总产能的83%,红柳林等7处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是全国入选最多的企业。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矿井

  从2017年到现在,小保当煤矿从一片荒漠到一个现代化矿井的呈现,从建矿之初的100人到目前的1400人,小保当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征觉得这个煤矿的建成,就像自己孩子一样,看着一步步长大。

  小保当煤矿从一诞生,就将它定位在世界一流,这个世界一流有两层含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矿井,另外则是一流的绿色高效智慧能源企业。因此,在顶层设计方面,采取产学研结合,邀请院士专家团队,联合华为、西科大、中煤科工、中国电信,中国矿大,西煤机合作伙伴,从理论方案到落地见效能等进行整体规划。

  另外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小保当在系统融合上下足了功夫,首先是打通各子系统的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共享。其次建设数据湖,将所有数据收集到数据湖,并进行数据治理和过滤,使其于管理体系融合,以此支撑矿井日常经营管理的高效运转及运营的全面管控。

  小保当矿区:智慧应用全面服务生产生活

  “小保当煤矿是一个新型的智慧化矿业公司,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智慧化系统的深度应用,矿区目前全部实现智慧化管理服务和生产调度。”小保当一号矿副矿长李杰自豪地告诉记者。

图为小保当智慧调度中心

  随着地面和井下4G网络的全覆盖,小保当矿区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从刷脸支付到虹膜识别,从无人驾驶到智慧指挥调度,在一线城市的大企业中都很难见到的智慧化应用,已经进入小保当煤矿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图为矿工下井前,通过智慧系统进行检测

  目前,小保当联合华为已经完成了一号煤矿“三大平台、两大中心、56个子系统建设”。其中,三大平台之一的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使用了382天, 结合各个子系统数据接入和集成,建立了一个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仓储中心。

  基于华为云,小保当煤矿的的数据基础更加完善,小保当一号矿实现了“全业务流程的风险辨识”,通过把“人、机、环、管”数据与矿井安全管理规程相结合,建立风险辨识库, 通过全业务流程风险辨识,实现风险管理的智能化。例如,根据安规要求,瓦斯传感器要15天内调校一次,通过共享平台数据筛选瓦斯传感器状态15天内是否出现调校状态,进行黄色提示报警。通过AI算法,学习历史监测监控数据,对监测监控数据的趋势进行预警,当出现峰值时将进行提示,当趋势处于一直上升趋势时,则管理人员需要对该区域进行高度重视。

  此次小保当矿业公司与华为的高效合作加速了小保当智慧煤矿建设。李杰表示,通过华为云提供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小保当园区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已经从传统的单一、被动和低效的方式逐步转变为统一、主动和高效的智慧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了从传统园区到智慧园区的转型。此外,依托华为云应用平台ROMA,小保当智能运营中心构建了“一屏览矿区”的便捷管理模式,对楼控系统、设备与设施运维、矿区安全事件等进行统一、可视化的多维管控。

  未来,小保当煤矿还将在科技创新方面继续加强投入,杨征表示,2020年投入研发费为1.7亿元。十四五期间,每年的研发经费将不低于2亿元,全面促进公司安全管理和生产效能的提升。同时每一个科研项目见效能还要进行数次的迭代和改进,直至完善。比如,机器人在组装过程中完成了20余项改进,井下完成了80项改造。(文章部分整理自华商报记者 杨刚)

【纠错】 【责任编辑:刘璟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8087000000000000001110000139679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