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剧院的建立 1952年春,四位剧院创始人42小时谈话确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展蓝图(由左至右:焦菊隐、赵起扬、欧阳山尊、曹禺)。
02奠基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五位奠基人:曹禺、郭沫若、赵起扬、欧阳山尊、老舍
03首都剧场 1956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北京市领导的支持下,首都剧场被明确交由北京人艺管理使用。今天,首都剧场仍在努力为观众营造欣赏话剧艺术的最佳氛围
04艺术风格的形成 1959年,国庆十周年一举推出八大献礼剧目,一批演员日趋成熟,北京人艺风格初步形成
05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在北京人艺诞生,至今天已整整经历了30年的发展。
06高标准的艺术追求 全方位的艺术素养 北京人艺演员亦在戏外下功夫,在书法、乐器演奏方面颇有造诣,培养自身多方面的素养
07新剧目的创作 近十年来新剧目的创作不断
08剧院的舞台美术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 舞美工作人员为《日出》的巡回演出在卸景
09国内外交流 2005年10月至12月,《茶馆》赴美国华盛顿、伯克利、休斯顿、洛杉矶、纽约五城市演出。
10建设学者型剧院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院长曹禺就明确提出:“人艺的演员,应该是学者型的演员。”焦菊隐也在制定剧院12年规划是,建议“要把北京人艺办成学者型的剧院”。
11领导关怀
12人民的剧院 人民的艺术 2012年春,北京人艺两代《龙须沟》主要演员到金鱼池社区,祝贺老舍纪念馆金鱼池分馆开放。
13发展与展望 规划中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以首都剧场为核心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工程于2002年底启动,目前已被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 Copyright © 2000-2012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题各种专题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