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车桥战役:揭开华中抗战战略反攻序幕

2015年07月22日 07:44:37 来源: 解放军报

车桥战役中,我军官兵在做伏击日军准备。资料照片

    提前点好的“菜”

    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委在驻地东台县三仓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到会的各分区、地委、各旅负责人和苏中区党委负责同志一起,一面围着木炭盆取暖,一面讨论形势和任务,安排新一年的工作。

    会议认为,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但苏中根据地面对的日寇力量仍很强大,各个分区被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改变,领导机关经常处于流动状态。为迎接全面反攻,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决定于3月上旬发起以夺取车桥(今江苏淮安)为主要目标的攻势作战,以改变其被动局面。

    车桥,是淮安城东南10余公里的大镇,坐落在涧河两岸,因河道上有5座桥梁,俯瞰全镇,形如“车”字,因此得名。1943年2月被日军占领后,常驻日军1个小队40余人和伪军1个大队500余人。敌人加高围墙,拓宽外壕,编设铁丝网,密布了大小碉堡53座,碉堡间既可火力交叉支援,又有暗堡封锁地面。日军曾叫嚣:车桥防御固若金汤,新四军若打下车桥,日军则自动退出华中。

    为什么选择如此难打的地方?其实,这是新四军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点下的一道“菜”。

    1943年6月23日,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奉命去新四军军部驻地(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便带少数参谋、测绘人员和1个连,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实地调查。粟裕注意到,淮安、阜宁、宝应三县边界的淮宝地区,是新四军第1、第2、第3、第4师的结合部,也是敌人两支部队的结合部。敌人以车桥为中心,建有10余处据点。粟裕设想,如果集中兵力拔除车桥、泾口等据点,敌两支部队都会因为是自己的边沿地区而互相推诿、观望,配合作战也不会协调,而我方得手后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特别是可以打通苏北、苏中、淮北、淮南4个地区之间的战略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在淮宝地区发起以夺取车桥、泾口为目标的攻势作战的设想。

    会议结束后,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决定攻坚打援并举,从敌人心脏处开刀。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临时编为3个纵队,由副师长兼副司令员叶飞担任前线指挥,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3旅第7团配属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1旅第1团、第3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1个营,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18旅第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两个营组成预备队。此外,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松豫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8044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