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 时政 | 地方 | 法治 | 悦读 | 副刊 | 国际 | 港澳 | 财经 | 体育 | 科技 | 图片 | 论坛 | 视频 | 微博 | ENGLISH
 
  冯培德:为空军研制更多新装备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各位院士不仅是各自业务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过程中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的一支颇受重视的智囊团。新华网和新华社军分社联合推出“两院院士谈强军”系列访谈。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  
冯培德
冯培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惯性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
分享到:
 
 
谈强军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为强大人民空军做好技术支撑
做客本期“两院院士谈强军”的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惯性导航专家冯培德。冯培德是我国航空惯性导航技术领域著名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主持并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先后研制成功采用挠性惯性器件的563、573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为国家填补了空白,也为打造中国的惯性导航做出了卓越贡献。嘉宾主持、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陈虎: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的系列访谈“两院院士谈强军”。[详细]
  航空工业专家:中国机载设备行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作为航空惯导系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见证了中国机载设备数十年的发展。他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成较完整的机载设备行业的研发体系,中国机载设备行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为三、四代机的配套做出重要贡献。冯培德是在参加大型访谈栏目《两院院士谈强军》作上述表述的。该栏目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新华网联合制作,旨在结合院士个人专业视角,围绕当前重大军事行动和社会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变迁和最新发展。[详细]
  航空工业专家:中国飞行员对国产航空发动机信心逐步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随着一些中国自行研制的国产航空发动机取得进展,中国飞行员对国产发动机信心逐步增强。航空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短板,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我不是发动机方面的专家,但我知道航空发动机应该说是最复杂的一种机械装备了,此外,燃烧理论、过程控制也远非一般‘仿真’所能处理,另外它也涉及到国家工业基础,像高温材料、轴承制造技术等方面问题。研制难度很大。”冯培德说。[详细]
  中航工业负责人:卖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应该改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逐步地从国内向国际市场迈进,以往卖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开始改变。冯培德表示,中国制造能够源源不断地占领国际市场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最早我们出口农产品,到后来我们出口机电产品,到现在我们的军用、民用飞机的出口也开始起步,这是对中国工业实力的一种肯定。”冯培德说。[详细]
  冯德培:大国崛起要从维护生存安全向维护利益安全转变
“新的形势要有新的使命。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完全靠内需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在参加大型访谈栏目《两院院士谈强军》时说,中国空军要从维护生存安全向维护利益安全转变。《两院院士谈强军》是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新华网联合制作的,旨在结合院士个人专业视角,围绕当前重大军事行动和社会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变迁和最新发展。[详细]
  航空工业专家: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是当务之急
“和平崛起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但某些国家对我们的军事遏制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根本还是要靠实力,特别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日本自卫队前航空幕僚长田母神俊雄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海空军力比日本差距十年。对此冯培德表示,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这是日本下面的右翼军人不负责任的自我‘壮胆’之言,他们有时抬高、有时贬低中国的军事实力,均缺少说服力。[详细]
 
   
 
图片报道
   
 
往期回顾
   
 
中国战机出口排行榜
   
 
中国机载武器大发展
 
 
总策划: 刘声东 田舒斌
监制: 白林 曹智
编委: 曹国强 魏紫川 白林 罗毅 曹智 栾建强
主编: 杨新华 张宝印 汪东 袁韵 孙彦新
编辑制作: 杨雷 郑文浩 蔡琳琳 李非 谢筱淼 朱鹏 刘灵 王瑶 石乐乐 穆问春
新华网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 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