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5/ 27 16:41:00
来源:新华网

新湖财富特别顾问金李:高净值客户如何学会与“风险”同行?

字体:

  自2017年末起,监管层陆续发布了多项监管政策,实行了严控杠杆,整顿交易流程,防控集中风险,去通道化等多项举措。对于广大高净值客户而言,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规避产品风险成为核心诉求。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投资者应如何评判自己的风险偏好?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这些内容已然成为广大投资者必须首先考量的问题。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有些高净值客户的资产也受到了不小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理财产品就成为抵御通胀、均衡资金配置、保证资金流动性的选择。从公募基金募集角度看,2020全年偏股型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万亿,大量资金加配股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期,“组合型、净值型”配置的趋势逐步形成。2021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该注意什么?其中,“规避风险”成为投资者在财富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首要课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宏观政策是投资前要做的必要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将投资比作是一场比赛,运动员连比赛规则都不清楚,何谈胜利?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考量财政、货币、就业等经济数据。关注全球市场变化及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每个投资者都息息相关。例如,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是化解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投资者要更加清醒客观地认识产品的风险,在高收益产品出现时,能够意识到高风险的存在,并抵住诱惑。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从宏观角度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动向,就无法做到客观预判产品收益。虽然很多投资者熟悉政策法规,也知晓基本投资常识,但在实际投资中,面对超高回报率诱惑时,依然无法做到全盘考量、谨慎客观。因为除了市场,影响投资结果的还有投资者处于动态矛盾中的投资行为。

  在投资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在作出投资判断和决策的时候,是完全客观理性的吗?关于这个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就给出了答案——人的思维能力并非无穷无尽。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认知和有限理性作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而如今各种社交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都在大力推行的精准传播和推荐算法下,信息茧房让投资者的认知难以保持客观理性。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心理误区。了解这个概念是我们保持冷静、克服心理误区,在投资中克服行为偏差的第一步。到底什么是心理误区?当你在饥肠辘辘状态下赴约,是否会忍不住吃下很多甜品?你是否会因为遇到了一个收益高、风险低的债券基金,就把3个月后要给孩子交的学费全部投入其中,尽管你知道一旦利率变动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变化。如果你有上述的一种行为,那么在投资过程中,你需要避免走入冲动与贪婪带来的心理误区。

  如何规避心理误区呢?最根本的方法是提前制定投资计划并严格执行。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要清楚自己的投资目的是什么,预期收益是多少,和出现风险时最大损失是什么。同时投资者建立自己的合理退出机制,比如提前设定好最大亏损额度。

  心理误区需要投资者有客观的自我认知和极强的自控能力才能克服。事实上,即使训练有素的投资者,也会屡屡犯错。这时机构当中的风控和合规管理者,与投资经理共同协作完成的投资行为,能够规避心理误区。

  很多危机也有迹可循

  在金融市场中,我们通常把那些无法预见并造成很大影响的意外称为“黑天鹅”。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人们才看到了泡沫破灭后的痕迹。设想,如果大多数投资者都能够抵制泡沫的诱惑,是不是黑天鹅事件就不会发生了?然而,黑天鹅在历史上重复上演,就是投资者无法抵制“泡沫”的直接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泡沫”影响下产生的行为偏差?

  一要提防过度乐观。尤其是当资产价格高于实际价值,投资者就会过分乐观,继续加大投入是此时常发生的事。二要提防自我服务偏差。足球比赛中,球员的进球后往往会觉得“我太棒了”,事实上能够进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他球员的配合。这种把好的结果完全归因于自己的心理,叫做自我服务偏差。就像在投资中,投资人往往会把因泡沫存在而带来的短期内盈利,归因为自己投资决策正确。三要提防短视和无意盲视。由于泡沫呈现的繁荣假象,使得投资人往往只看到眼前资产价格上涨。实际上,这时只要看向未来,就能够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而投资人不去看、看不到,是因为忽视了投资是一个可能伴随一生的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投机行为。还有一种投资者心理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持有的个股上,而对市场大势和政策环境毫不关心,甚至对于已经暴露的明显风险视而不见。

  人类是复杂的生物,在投资行为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性客观,完全克服人性的弱点。无论盈利还是亏损,定期复盘,学会反思,认识到有限理性和缺乏自我控制的潜在危害,才能在“黑天鹅”再次来临之前提前安全上岸。

  与“风险”同行

  在资产财富管理这场马拉松中,我们将无法避免地与“风险”同行。这就需要投资者客观、理性地认识金融产品的风险特性,不断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并深刻理解风险的来源、危害,同时判断自己的风险偏好,在可承受范围内接纳风险。在投前、投中、投后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在投后动态调整组合,控制风险。

  与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我曾多次强调,影响投资收益的最重要因素是“顶层设计”。在财富管理中,真正决定投资收益的是资产配置。当你把财富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之间,做一个相对有效的、高度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就已经决定了长期结果的90%以上。(作者为植信投资研究院特别顾问、北京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金李)

 

【纠错】 【责任编辑:王蓓蓓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