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在线 > 新华社名记者 > 刘洪 > 评论

 



  “9•11”事件后,被派往巴基斯坦报道“世纪第一战”,在巴阿边境重镇白沙瓦从事新闻采访,后进入阿富汗,在那里进行了长达36天的艰险采访,是中国第一批进入喀布尔的记者之一,直接目睹了阿富汗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阿富汗回来后,又常驻耶路撒冷工作,采访过阿拉法特、沙龙、佩雷斯等风云人物,听多了自杀式爆炸的闷响声,更感受了战火下无辜民众的无奈、苦痛和绝望。

  数年战地报道九死一生。数十篇战地稿件被评为各级好稿。不少英文现场报道时效世界第一,超过美联、路透等世界性大通讯社。

  应国内《参考消息》、《国际先驱导报》、《新民周刊》、《环球》、《瞭望》等许多杂志之约撰写国际稿件。并曾在《环球》开有专栏,写一些针砭时弊、放眼天下,有时也娱情养性的文章。

  曾多次接受中央台、凤凰卫视及其他地方电视或广播平面媒体的采访。

  著有《穿越炮火的眼睛》(新世界出版社,再版更名为《战地记者死亡名单》)、另参与编辑出版了《科索沃战火特快传真》(改革出版社)、《中国不可欺》(中国书籍出版社),《世纪大盘点》(学习出版社),《兴亡明鉴录》(学习出版社)等书。

  评 论 ..

· 美国人热议人民币问题
· 世界经济繁荣背后有隐忧
· 美国房市在软着陆和硬着陆之间徘徊
· 美国港口期待中国商机
· 美国邮件性丑闻向政治丑闻演变
· "石油峰值论"争论又起
· 高价教材成为美国大学生之痛
· 高油价迫使美国汽车工业艰难转型
· 从巴菲特巨额慈善捐款说起
· 以色列民众背着防毒面具出门

· 沙龙一次艰难的演讲
· 黄昏中拆除非法定居点
· “实现和平为何这么难?”
· 烛光中跳动的和平希望
· 库赖为何要放弃巴独立建国立场
· 关于“占领”与“恐怖”的争论
· 比什凯克,中国人在非常时刻
· 又是“烽火照夜尸纵横”
· 隔离墙下的痛苦
· 沙龙:政治和生命的豪赌

· 阿拉法特:悲剧英雄
· 春天,比什凯克在哭泣
· 美国的“特洛伊木马”
· 雪中踏访世贸大楼
· 布什重拾“傲慢与偏见”
· 屈辱和高压只会郁积仇恨
· 喀布尔剧院的歌声
· 融化仇恨坚冰的“和平热线”
· 以色列举国备战急
· 中亚“伤口”铁和血

· 目睹比什凯克的春天
· 中东第四代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