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图片 > 正文
2021 06/ 23 23:13:17
来源:新华网

航天专家香江之畔寄语青年学子爱国奉献

字体:

  6月2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6位航天专家(自左至右:张熇、谢军、龙乐豪、戚发轫、胡浩、孙泽洲)在讲座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新华社香港6月23日电(记者周文其、王茜)“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3日在香港说,希望航天精神能够影响香港年轻人,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日起,国家航天专家大规模组团陆续走进香港校园。负责“神舟”“长征”“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6位“硬核”航天专家,几天内将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6所中学举办讲座,激励青年学子树立科学梦想和自立自强的科技自信。

  “通过专家的讲座,相信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能更真切地了解航天精神,提升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在当天的欢迎仪式上说。

  访港“天团”星光熠熠。除了戚发轫外,主要成员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

  根据安排,他们还将参加6月26日举办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

  “科学家团队将与香港各界分享国家在航天发展方面的成就,还带来部分月壤用于公开展览。”薛永恒说,特区政府也会继续巩固及强化各项推动香港创科发展的措施,并加强与内地合作,充分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为国家的科研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戚发轫与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容启亮紧紧相握的手一样,香港与国家航天事业始终紧密相连。从2003年起,国家航天员和航天科学家已数次访港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指出,中国航天正不断刷新人类探索宇宙的纪录,这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取得,包含着香港同胞的热情支持,也离不开香港科学家的积极合作。

  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座上,88岁的戚发轫语重心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事业要发展,要强大,靠不了别人,只有靠自己。没有任何国家会把先进的东西给你,谁都是这样。我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航天事业自创建至今,60多年来有很多原因致使我们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重要的是在发展过程中铸就了航天精神,我们在这些精神力量的鼓舞中前进,取得成功。”戚发轫坦言。

  胡浩向香港大学赠送了国旗。这面国旗与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展示的一模一样。

  对于众多学子关注的月壤,胡浩介绍说:“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这个数字很有意义。从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到嫦娥五号采集月壤返回,正好是17年,‘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都是一次就成功。”

  “追逐梦想激发了无穷的创新激情,是工程成功实施的内生动力。信念坚定、锲而不舍、敢于担当是支撑工程成功实施的脊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是工程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胡浩说。

  他寄语广大香港学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要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关键所在。希望同学们,特别是有志于航天事业的同学们,不负韶华,在为国家事业的奋斗中建功立业,创造更大的辉煌。”

  长久且热烈的掌声,是香港市民心声的最好写照。

  “老一辈航天专家的故事给了我很大激励,我以后会努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学生李兆津说。

  香港市民于飞特意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听讲座。“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专家的经历不但给我以启发,更能让探索宇宙的愿望在我儿子心里渐渐萌芽。”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 】
0100200505700000000000000111600911275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