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一名在校大学生,被安排进家乡湖南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上班,享受事业编制。12月25日,一份名为《请求安排子女工作的报告》的复印件在网络流传。写报告的人,正是时任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而在报告上面,还附有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市长何志光、常务副市长陈伟志的亲笔批示。明目张胆的违规操作,居然还能经过“层层批示”? …[详细]
      编制怎成“内部福利”?
  冷水江市公权特批最少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当地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解决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上具有特批权,只要主要领导一特批,官员子弟们就无需再参加公开招聘考试,可以乘坐直达车一步到位。二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行使特批权在搞暗箱操作,不对外人公开,公众被蒙在鼓里,是非难辨。至于特批中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也不能不令人生疑。 …[详细]
  与其他地方的“拼爹游戏”相比,这个事件有两项特别之处:第一,由“暗箱操作”变成了“明箱操作”,直接通过打报告、签发行政通知单就搞定了;第二,冷水江市的“拼爹游戏”之所以会“明箱操作”并底气十足,是因为已经把这种“明箱操作”制度化了。 …[详细]
      “权力世袭”应一查到底
  没毕业的官员子弟已经在令人羡慕的油水衙门谋得肥差,用个流行词来形容,这应该叫阳光下的权力滥用。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居然是地方常委会的公开决定;官员给子女要职位居然可以公开向上面打报告,而上级领导也煞有介事地在上面批示同意———相比更多暗箱操作的权力滥用,这可不是阳光下的“权为亲所用”吗? 如此公开操作阳光下的权力滥用,却丝毫没有涉嫌违法乱纪的敏感,只能证明那位官员“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得是”确实不假———既然是公开的官员福利,既然是再普遍不过的官场现实,又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呢? …[详细]
  当年愚公移山,曾发出豪言说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现在,我们一些领导对自身利益的捍卫,对权力世袭制的迷恋,也颇有几分愚公的执着。在他们眼里,权力以及权力带来的好处,也很该“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严重缺乏流动,权力自然也愈发集中。历史早就证明了封建世袭那套是行不通的,早晚会被人民推翻的。其实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事多的是”并不难,真的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严肃处理足矣。 …[详细]
      网络“围观”能否撼动特权体系?
  就业腐败不仅破坏公平就业环境,更影响大学生竞争积极性,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我国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但从近年来曝光的就业腐败事件分析,能够走通的渠道,只有在论坛发帖、引起媒体关注、通过舆论监督、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其间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甚至风险。论坛发帖,会不会招致打击报复?发帖会引起媒体关注吗?媒体报道之后有关部门会严肃处理吗?提高维权意识,加强舆论监督,对于遏制就业腐败当然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法律与问责机制,这才能给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除了严格执行前述针对领导干部的规定之外,还必须推行公职人员子女从业申报制度、公开制度,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详细]
  一句“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明显是一种挑衅。不仅是在挑衅媒体——这事早就众所周知了,别只盯着这事啊。也是在挑衅公众——我们就这么干了,能怎么样?谁叫你爸不是李刚?更是在挑衅法律——法不责众,这事一查多的是,又不是只有我们才这么做。这句“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更让公众明白了一个问题:媒体一次次对类似事件的曝光,很难触动和改变现实。因为媒体曝光的仅是个案,可这种现象已非个案,而成为一种可怕的制度性现象。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权力世袭的冷水江,真冷
· 当地政府取消其聘用资格调查问责
最近为何频现“权为子所用”怪相?
“局长之子未毕业直接当公务员”遭网民质疑
话中音
  假如默认此行径,势必割裂底层人群的'向上'流动机制,甚至在公众心中淤积‘仇官’情绪,使法律与政府公信力被肆意践踏。
——《重庆晨报》·惠铭生
  个别人耍特权并不可怕,但如果特权之间互相勾连成为体系,就会形成对公共资源的高度垄断,从根本上破坏公平公正。
——《大河报》·隐之
  处于权力层的群体其实同时也决定着利益的分配,这个时候,哪怕不是存心故意,‘近水楼台’的他们也难免下意识和不经意之间让自己人‘先得月’。
——《西安晚报》·吴江
  官员打报告申请给子女安排工作,并经过上级领导层层批示,是典型的公权滥用和就业腐败。主持者认为,制度漏洞是造成此类“暗箱转明箱”事件的原因:事业单位用人缺乏约束,上级领导“特批”权力更是无从监督。唯有拿出整套公示、举报、问责、惩戒制度并强力推行,才能避免此类“特批就业腐败”再次发生。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2011:中国汽车业的自我救赎
就业腐败岂能经过“层层批示”?
教育部新规能否根除借读费?
投资A股这一年,你赚了吗
“醉驾”入罪岂能因人而异?
“最牛工资单”牛出多少弊端
2011中国经济往何处去?
是否该给“疯狂的酒价”开张罚单?
公车改革如何为“治堵”出力?
“最贵螺帽”折射收费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