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解放日报:小康社会绝不是简单经济增长

2012年11月26日 15:47:28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打印
【纠错】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令人振奋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立足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着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是一个简单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也不仅仅是一个收入倍增过程,而是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等重大任务和战略推进的艰巨过程。实现这个目标有以下四个着力点:

  第一,要在推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互统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过去30年发展经验,未来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也大致可以实现翻番目标。但小康社会不仅在于增长和收入翻番,也要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正义。这也就是说,仅仅有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的翻番还不够,关键需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在处理好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经济,努力在推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互动统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要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3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其实质就是以建立在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加工贸易为主推动中国制造为特征的中国式的工业化快速发展。这为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关键基础。但以中国制造尤其是加工制造为特征的中国工业,从整体上说处在全球制造业和工业化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处在低附加值的状态;此外,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要素成本上升,也使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来看,必须通过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具体来看,需要顺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有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重要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要在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一体化发展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农村的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小康社会建设肇始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和基础,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来看,我国仍然还没有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人口流动过程的城市融合问题。而在城市化取得快速进展的同时,城市内部形成了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新二元结构”问题。显然,这样的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也不是小康社会需要的城市化。从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需要一种更加注重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城市化新模式,这就需要真正处理好城市化与农民身份转型、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通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来实现城市化、城镇化与工业现代化的一体化发展。

  第四,要在继续推进市场化与全球化发展中建成小康社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其重要推动力就来自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大因素。中国也不例外。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开放战略,大大提升了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和进程。未来仍然需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发展效率,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影响小康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观念、体制和机制瓶颈,解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种生产力;同时需要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新型开放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全球化机制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总之,未来1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继续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全面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 (权衡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 编辑: 张立红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