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南海网论:“幸福海南”是海南深化改革的校准点

2012年11月28日 15:03:22
来源: 南海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幸福海南”是海南深化改革的校准点

  ——“十八大精神中的海南机遇”系列南海网论(二)

  南海网编辑部

  海南,从她升格为一个省的时候起,就打下了改革的鲜明烙印。南海之滨,惊涛拍岸。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感受到,改革仍是中国的最强音。中央明确指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尤其是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新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全面小康,不仅仅是一个GDP总量预计在鸦片战争后200年重返全球第一的中国梦,还是一个从传统儒家理想到党的执政兴国理念中一直期望的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它包含了“人的现代化”,将迎来“幸福中国”的实现。所以,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看到,对经济发展速度上的要求没有降低,但改革势能的释放重点转移到了人民生活的普遍幸福上,也就是在“共同富裕”的追求上,予以改革校准。

  报告要求,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收入倍增计划”相配套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实现。反映在切蛋糕方式的变革上,就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双同步、双提高”。

  肩负“改革排头兵”期许的海南,善于捕捉改革的时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对于成功试水“小财政、大民生”的海南而言,并不陌生。过去五年,海南实际民生投入累计1704亿元,年均增长38.5%,是GDP平均增速的近3倍。海南率先在全国实施“两免一补”,保障房建设强度及保障覆盖面连续3年超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开始全面领跑GDP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幸福海南”的实现,本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题中之义,也契合中国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今年4月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作出部署,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针对性地要求实现居民收入翻番、全面解决住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安全等公共服务问题七大目标,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普惠水平,一定要让海南人民的综合生活质量走在全国的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简短,却对“幸福”作了上述详尽的定义,饱含深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发展到今天,结合当前的改革实际,就不难看出,对幸福的国家追求,既是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央将公共服务的提升、政府职能的转换,当作了借重人民群众的广泛力量,撬动新一轮改革,度过转型时期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着力点、总抓手。一切改革,将以此为校准点。

  已经具备先行经验的海南,理当从改革动力、活力、路径和安全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幸福海南”的杠杆效应,在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的实践中,不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居民收入增幅将跑赢GDP、CPI和财政收入,真正藏富于民,藏发展的内驱力于民;还要推动社会改革,用公平正义来保障全省人民的真正幸福和对改革的稳定预期,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回归,全面解决经济发展的健康性、合法性问题。

  海南虽是小省,但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却恰好有统筹协调、落实高效的优势,恰好可以有大追求。因此,以两轮驱动的创新方式,既全力建设“幸福海南”,又保障“幸福海南”的成果不流失,这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关切,来自于历史潮流的推动,这是海南新的机遇,是海南新的使命。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机遇属于海南。只要真情投入、真抓实干,海南就可以大显身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幸福中国”提供一个示范模式。

分享到:
( 编辑: 张立红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