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打造千里"绿色长廊"
通过治污,东线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35个达到了规划目标,达标率为97%,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三类标准。沿线的南四湖区内一度绝迹的小银鱼等野生鱼类又回来了,珍稀鸟类、植物日渐增多,湖区生态得以修复,重现生机与活力。
为保证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前实现水质目标,“十二五”期间,针对个别不稳定和尚未达标的控制断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又分别制定了水质达标补充方案,投资额将达到200亿元。目前,补充治污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陆续建成并发挥效益。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说:“通过推进生态建设,东线治污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工程措施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新体系、新模式。”
在中线,南水北调工程超前开展了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据了解,为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标准,2006年开始国家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规划投资60.9亿元。到目前,原规划42个考核断面中,达标断面由规划实施前的21个增加到35个,达标率由50%提高到83%。
2012年10月,《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正式实施,规划总投资约120亿元,以确保2014年中线通水前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标。为加强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2008年开始,中央逐年加大对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生态建设投入,将水源区各县纳入中央财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累计转移支付资金115亿元。监测表明,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良好,继续保持二类水平。
为加强中线两侧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四部门联合部署并指导沿线开展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在干渠两侧分别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二级水源保护区,有效控制一大批新上建设项目,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存在水质安全隐患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或调整;同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两侧生态带建设规划》,提出工程建设管理区及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安全防范和生态建设任务,开展生态带建设,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一条生态优美的千里“绿色长廊”。
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战略性工程,生态效益巨大,近年来通过在水源区及沿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